信息通讯安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信息通讯安全技术

刘璐

(黑龙江省建三江电业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56300)

摘要:21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通讯技术越来越成为每一个国家重视的问题,甚至信息业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也赶上了这趟信息通讯行业的马车,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的信息通讯技术走在世界的较为领先的地位。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推广,智能手机、电脑越来越普遍,但随之而来的信息通讯安全问题引起了更多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来手机诈骗等事情频发,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网络复制智能手机用户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盗取银行卡中的财产,给许多人造成了财产损失。因此信息通讯安全技术必须予以重视、完善。

关键词:信息通讯;安全技术;安全漏洞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资料显示,即使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信息通讯行业依旧在稳定增长,所以信息通讯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十分乐观的。但是与此同时信息通讯技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无比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所以对于信息通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完善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文首先对于我国目前信息通讯安全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该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介绍,其次探究了目前通讯设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对于信息通讯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信息通讯行业的继续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我国信息通讯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必要性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深入与推广,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便捷了人们之间的联系,而且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简单,使得“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成为可能,然而,信息通讯技术固然具有数不胜数的优点,但是对于任何事物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保证通讯过程中各方的安全,这个话题也是我国信息通讯行业一直以来都较为热门的一个话题。

互联网的诞生使得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更为快捷和便利,同时,人们对信息量的要求也是越发得多,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需要把得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化,整合成一个方便利用的整体,但是不论是信息的获得,还是信息的传输,都是依赖于各种网络平台进行的,而各种网络平台不具备真实性和稳定性,而且始终处于变化当中,开放性较强,但正是这些特点暴露了信息通讯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虚拟的网络环境使人们沉溺在不现实的生活之中,常常耽误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有一部分是被人刻意构造的,人们一旦对各种假冒的信息信以为真,很有可能为自己带来财产、人身方面的巨大损失,此外,网络环境极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扰,造成网络系统瘫痪,归根结底就是信息通讯的安全性得不到充足的保证。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建立健全信息通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势在必行。从宏观上来讲,我国信息通讯安全中存在问题是主要因为国家信息通讯安全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备,而如果从微观上来讲,就是个人的责任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信息通讯安全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二、目前通信设备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

1、通讯设备的硬件安全问题

信息化之所以能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依靠了通讯设备的普及,PC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带动信息化的发展,但是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发展却比较缓慢,尤其是现在的通讯设备在不断的向小发展,带来的后果就是信息存储的简单化,虽然一方面加快了数据的读写速度,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使用,但是在很多储存设备数据被删除后,文件其实并没有真的被删除,只是被标注为可以被覆盖的区域,所以可以非常容易的恢复这些数据,因此通讯设备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该尽快解决这一缺陷,但是这就需要对通信设备进行更新,以前的设备还是很难实现保护数据不被恢复的功能。

2、通讯设备软件安全漏洞问题

通讯设备的软件系统是影响通讯设备信息通讯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方便对通讯设备软件的后期管理,在一开始开发这些软件的时候,技术人员就特地设置了安全通道。然而,安全通道的存在虽然有合理之处,但是也成了通讯设备的弊端所在。许多电脑黑客或者病毒都是通过这一通道入侵电脑并窃取信息的,通讯设备信息通讯的安全性由此受到了极大地威胁。某些软件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赋予了软件的修复功能,不论是自动修复,还是手动修复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通讯设备运行环境的安全性,但是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速度是很快地,信息技术一旦更新,就会使得旧的技术遭到淘汰。

3、TCP协议的安全性能较低

Internet的出现是联系着无数多个小规模局域网,并将各局域网的不同网络结构与数据传输路径进行有效的集合。基于此,TCP协议诞生了。TCP协议的提出使得不同网络结构与数据之间的传输有了共同的沟通语言,但这种协议的提出面向了所有的用户群体,并未设置一定的使用权限,因此其安全性仍受到质疑。

三、信息通讯安全技术分析

1、用户身份验证与识别体系

为了保证通讯安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和识别,在用户使用相关信息之前,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设置权限,用户只有获取使用信息的权限,才能访问信息数据,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权限进行约束。在计算机中设置有问必答的身份识别体系,用户只有正确的回答出计算机的问题,才能证明其身份,进一步获得使用计算机信息的权利。这样一来,某些黑客、信息入侵者就不会像从前那么容易窃取信息了,降低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所以说,用户身份验证与识别体系的建立是有科学依据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2、恶意入侵及时检测技术分析

从字面上来理解,恶意入侵及时检测技术指的就是当计算机受到外部入侵遭遇病毒的时候,其能够依靠自身的防范系统予以精确的预测和有效的解决。这一技术对计算机的自身性能和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输节点是系统检测装置的常设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检测的实时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3、网络内部协议运行模式构建技术

信息通讯的实现是通过网络内部协议之间的协调控制决定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及链路传输的选择等。因而,对其内部协议的破坏就等于对整个网络通讯运行的整体性摧毁,主要表现为将原有协议数据进行修改后再进行传输或者截获正确信息的同时以合法用户的身份进行数据的再次传输等。无论哪一种对网络内部协议的攻击都严重制约了数据信息的科学传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网络内部协议运行模式构建技术是通过对传输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可靠性识别与验证,从而实现对协议内容的监督与重组,保证用户获取信息的准确性,优化了信息的运行环境,可以从更大程度上保证信息通讯的安全性。

结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信息泄露问题越来越严峻,已经在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舆论风潮,信息通讯安全技术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但是目前信息通讯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一般出现这一类的安全问题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网络,二是设备,所以在完善信息通讯安全技术的时候必须要全面考虑问题,不仅要强化对于网络安全的管理,也要注意设备软件的不断更新,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增强信息通讯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谢燕江.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2):215.

[2]杨艳芳.试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通信技术安全策略[J].知音励志,2016(12):215.

[3]罗艳茹.信息技术助力食品安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信息通讯技术贸易代表团讨论会[J].中国食品工业,2010(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