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患者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口腔患者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佘佐衡

长沙市口腔医院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患者行常规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口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常规检查对于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意义。结果:经过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口腔疾病伴有贫血症患者为18例(9.09%),红细胞异常患者为26例(13.13%),白细胞异常患者为24例(12.12%)血红蛋白异常患者为21例(10.61%),血小板异常患者为20例(10.10%)。对77例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为1例(1.30%)。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显示,大三阳为1例,小三阳为3例,丙肝阳性为8例。结论:通过对口腔患者行常规检查,能够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研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患者;常规检验;临床效果;预防和控制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口腔疾病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口腔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人体每天的进食任务和发音工作,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会引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受,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极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口腔患者接受治疗前,进行常规的检验,不仅能够利于医护人员更加详细的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同时,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是否伴发其他感染疾病,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试验所接受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签署研究同意书。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口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均接受常规检验。其中,男性100例,女性98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50.2±2.7)岁;病程4个月~3.5年,平均病程(1.5±0.6)年。其中,根据口腔疾病的患病类型分为:60例牙龈出血患者,48例龋齿患者,46例为牙周炎患者,33例为根尖周病患者,11例为急性牙髓炎患者。

1.2方法

采集所有接受研究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用于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其中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其他疾病的检查使用胶体金法。

1.3临床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常规检查对于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意义。血常规的检查指标为: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②凝血功能的检查指标为: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其中,①:凝血酶时间>3s为异常;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0s为异常;③凝血酶时间>3s为异常。传染性疾病的检查指标为: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e抗原以及丙肝检查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对于所研究的数据和相关指标均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和整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198例口腔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口腔疾病伴有贫血症患者为18例(9.09%),红细胞异常患者为26例(13.13%),白细胞异常患者为24例(12.12%)血红蛋白异常患者为21例(10.61%),血小板异常患者为20例(10.10%)。对77例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为1例(1.30%)。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显示,大三阳为1例(0.51%),小三阳为3例(1.52%),丙肝阳性为8例(4.04%)。

3讨论

口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口腔是消化道初始部位,只有做好口腔内部的清洁才能够确保口腔内的健康。口腔内的腺体当受到刺激后将会分泌大量唾液,食物经过咀嚼后将会与唾液逐渐融合,通过唾液溶解后经过食道被逐渐消化,人类因此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2]。在口腔内咀嚼食物时,将会分泌出唾液淀粉酶,随后输送到患者胃部,依靠消化液吸收,若口腔内的卫生不被保障,胃部细菌将会大量滋生[3]。不健康的口腔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未经咀嚼过的食物难以被消化道吸收,进而造成胃部受到沉重负担,扰乱了相应的消化系统作用,进而产生慢性胃炎等不良病症,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4]。除此之外,口腔疾病将会引发气压疾病的发生,如白血病患者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出血以及血小板数量减少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将会引发患者出现出血的症状。若口腔患者同时伴有其他不同类型的感染疾病,将会在治疗的过程中受到出血以及唾液等因素的影响,将会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疾病的风险[5]。因此,在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前,需要首先进行有关口腔的常规检查,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一旦发现其他感染疾病则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发生重大的医疗事故,进而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6]。

本研究结果充分显示,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口腔疾病伴有贫血症为9.09%,红细胞异常为13.13%,白细胞异常为12.12%,血红蛋白异常为10.61%,血小板异常为10.10%)。对77例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异常为1.30%;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显示,大三阳为0.51%,小三阳为1.52%,丙肝阳性为4.04%。因此可见,对于口腔患者实施治疗前的常规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存在血红蛋白异常以及红细胞异常患者而言,通常伴有贫血症状,而白细胞异常患者可能存在白血病症状,而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口腔内的出血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而言,则需要选择针对性的口腔治疗方案,选择减少口腔出血量的治疗方案。对于患有其他感染疾病的患者而言,在进行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做好防范措施,严格而又仔细的进行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杀菌,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和传染,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和医疗风险的发生几率。因此,对于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而言,通过利用常规检验的方法,能够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导向作用,更加利于疾病的治愈,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更加利于口腔疾病患者的快速康复。

结语:

概而言之,口腔健康对于人体消化系统以及整个身体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讨论所得,只有做好口腔内的清洁和护理工作,才能够确保口腔的健康。目前,临床上通过对口腔疾病的患者行常规检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口腔疾病的诊断率和检查率,利于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极大程度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刘桂林.口腔患者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意义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09):22-23.

[2]赵雪萍.口腔患者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09):92+94.

[3]姜波.口腔疾病患者常规检验指标应用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06):23+25.

[4]刘晓平.口腔患者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05):67+69.

[5]陈新,冯岩,谭新伟.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02):304-306.

[6]胡劲松.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对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