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病人围术期心跳骤停原因分析与心肺复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心血管病病人围术期心跳骤停原因分析与心肺复苏

白晓杰

白晓杰(内蒙古海拉尔区平溪路鑫海都市绿洲小区呼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中图分类号】R54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278-02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通过心肺复苏(CPR)救治心脏骤停病人的抢救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4月期间通过心肺复苏(CPR)救治的18例心脏骤停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全部18例心脏骤停患者中,成功抢救5例,占总人数的27.78%。复苏失败病人共计13例,其中广泛前壁心梗伴休克者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去卫生间时出现心脏骤停者3例;采用心脏三联针抢救3例因用药时间晚而造成复苏失败;风心病扩大伴心衰者、马凡综合征者及扩张性心肌病晚期者各1例。结论配备齐全的复苏设备、技术熟练的复苏队伍、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以及正确的急救措施是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诊医学抢救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血管患者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而其中由于心脏停搏致死病人中有60-70%均发生于院前。心肺复苏(CPR)是专门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患者所实施的关键抢救措施,是急诊医学的主要部分,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救治能够有效保护病人的脏器功能,使病人的病死率大幅降低[1]。在我国全民范围内普及现场CPR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明显缩短复苏时间,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心脏骤停是急性危重病症,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2]。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4月期间通过心肺复苏共救治心脏骤停病人1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4月期间通过心肺复苏(CPR)共救治心脏骤停病人18例,其中包括男性14例,女性4例,病人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36±7.2岁;患心血管病类型:11例病人患冠心病,2例为风心病,2例马凡综合征,2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目击下出现心脏骤停者14例,在卫生间出现心脏骤停者4例,所有患者均参考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结果进行确诊。

1.2抢救措施

所有患者一经发现,及时给予胸前叩击1~2次,如未见效,及时采取胸外按压操作,对于未能自主呼吸的病人,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简易呼吸囊或给予机械通气,并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以及肾上腺素,及时采用电除颤急救,给予阿托品或者碳酸氢钠等静脉注射或滴注药物。

2结果

本组全部18例心脏骤停患者中,成功抢救5例,占总人数的27.78%,其中2例病人心电图为一条直线,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同时实施电击颤无效,增加肾上腺素用量至5mg及电除颤1次后病人心脏发生复跳,抢救用时9-11min;2例心肺复苏开始后,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电除颤后无效,继续静注5mg肾上腺素2次同时电除颤2次后,病人心脏出现复跳,继之出现室性心律,给予阿托品2mg后变为窦性心律,抢救过程用时12-15min;l例病人实施心肺复苏用时35-65min,总肾上腺素用量为8mg,病人心脏未见复跳,分别静脉注射100ml的5%碳酸氢钠及肾上腺素5mg后,重复进行电除颤后病人心脏开始复跳,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以及宽QBS波,静脉注射2mg阿托品后也变为窦性心律,抢救用时约70min。

本组复苏失败病人13例,其中广泛前壁心梗伴休克者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去卫生间时心脏骤停者3例;采用心脏三联针抢救3例,因用药时间晚而造成复苏失败;风心病扩大伴心衰者、马凡综合征者及扩张性心肌病晚期者各1例。

3讨论

目前大多心肺复苏过程采用CAB顺序,即先行按压心脏后,再建立人工循环[3]。本组全部18例心脏骤停患者中,成功抢救5例,占总人数的27.78%,其中复苏成功的5例病人中,均采用上述CAB顺序,按压后病人的自主呼吸得到恢复,而且能够持续到心脏复苏成功。病人心脏停搏后通常出现1~2次的自发性气喘,其肺部以及心血管内部仍存留部分氧合血液,及时进行心脏按压,能够让病人心脑获得血供,同时由于胸廓开始回弹,利于病人的肺通气。以往急救时的肾上腺素常规用量通常为每次1mg[4]。本组中有2例病人心电图为一条直线,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同时实施电击颤无效,增加肾上腺素用量至5mg及电除颤1次后病人心脏发生复跳;2例心肺复苏开始后,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电除颤后无效,继续静注5mg肾上腺素2次同时电除颤2次后,病人心脏出现复跳,继之出现室性心律,给予阿托品2mg后变为窦性心律;l例病人实施心肺复苏用时35-65min,总肾上腺素用量为8mg,病人心脏未见复跳,分别静脉注射100ml的5%碳酸氢钠及肾上腺素5mg后,重复进行电除颤后病人心脏开始复跳,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以及宽QBS波,静脉注射2mg阿托品后也变为窦性心律。本组上述结果表明1mg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偏小,在首次应用无效的情况下,于第二次递增剂量或直接加大剂量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本组复苏成功的病例中,有3例静脉注射2mg阿托品后转变为窦性心律,表明阿托品对电击除颤后发生的室性心律及宽QRS波是有效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同心电机械分离相区别[5]。总之,配备齐全的复苏设备、技术熟练的复苏队伍、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以及正确的急救措施是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何荣华,岳新荣.对心肺复苏顺序的重新认识[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8,25:216.

[2]张清伟,李忠业,潘朝锌,等.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之关键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88-4889.

[3]DonoghueAJ,NadkarniV,BergRA,etal.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anepidemiologicreviewandassessmentofcurrentknowledge[J].AnnEmergMed,2005,46(6):512-522.

[4]YoungKD,Gausche-HillM,McclungCD,etal.Aprospective,populationbasedstudyoftheepidemiologyandoutcomeofoutofhospitalpediatriccardiopulmonaryarrest[J].Pediatrice,2004,114(1):157-164.

[5]沈洪.扫描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修改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原因与方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4):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