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护士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年轻护士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王丹丹

王丹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肾内科湖北荆州434020)

【关键词】年轻护士心理问题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273-02

据相关文献报道,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的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护士,她们是护士离职和转行的高发人群。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到护士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态度[1],关系护理质量的高低、护士队伍的稳定及护理专业的发展。因为年轻护士大都工作在临床一线护理岗位,是护士队伍的主力军、护理事业的后备力量,她们的工作态度与护理质量、专业发展有重大的关系。因此,了解年轻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年轻护士,年龄20岁—30岁,其中内科护士25例,外科护士25例,妇产科护士15例,儿科护士15例。

2年轻护士常见的心理问题

2.1意志力薄弱,缺乏责任心30岁以下的年轻护士生长于和平年代,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持之以恒的信念,学习缺乏主动性,工作缺乏创造性,心理承受能力弱,有好逸恶劳思想,社会阅历浅,知识广度深度不够,高尚的职业道德未形成,工作经验少,待人接物不成熟,缺乏护患沟通技巧等。

2.2角色不适应年轻护士夜班多,休息时间不确定,节假日也难得在家陪陪亲友。而30岁以下的护士正是婚恋、抚育下一代的年龄,担负职业女性、妻子、母亲、女儿、儿媳等多种角色。多数护士在家庭生活、工作任务的双重压力下,存在角色适应不良的问题。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的护士有烦躁、苦闷情绪,易激惹甚至性格变异。家庭与工作需要的冲突使得年轻护士转而对工作产生动摇。

2.3人际关系紧张护士工作不仅要与医院各部门、各级别的人员打交道,更要面对来自社会各阶层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教养的病人及家属,点多面大,时间紧、任务重,缺乏充裕时间沟通.由于护理队伍年轻化,有些年轻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缺乏,处理问题能力较差,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愿多解释,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未能很好地掌握,易引起护患关系冲突[2]。

2.4心理压力大护士常面临死亡或濒死的病人,生离死别的情感体验对心灵造成很大的负面冲击。与病人及家属的接触得不到理解、被无端漫骂,承受着家属过激的情绪宣泄甚至恐吓,举证倒置的法律责任更使得年轻护士工作时有战战兢兢的感觉。来自社会、医院、病人及自我的高期望值,是年轻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加上工作繁重,闲暇时间少,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经常上夜班引起生物钟混乱;长期接触各种病人、病原体,担心染上恶性疾患等,导致年轻护士身心疲惫。

3护理对策

3.1帮助年轻护士实现自我价值护理管理者应承担起辅导和支持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责任,将护理人员的发展纳入医院总的发展目标之中,形成一个双赢局面[3]。护理部要完善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方案,创造多种形式的学习条件,如:规范化培训、学历再教育、理论技能及服务礼仪培训等,使年轻护士的思想观念跟得上时代潮流,文化知识结构、专业水平跟得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指导、帮助护士们制定职业发展目标。鼓励年轻护士积极晋升职称,参与职务竞争,争取各种机会锻炼自己,让工作出成绩、事业有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把工作质量、目标纳入考核项目,定期对护士进行绩效考评,与评优评奖、劳务分成挂钩,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结合,让年轻护士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达到双赢效果。

3.2科学合理的排班,给年轻护士提供方便护士工作时间性强,特殊的班次常给护士的工作与家庭带来矛盾。若解决不好会影响护士的工作士气,甚至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护士长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尽量给护士提供方便。当护士遇到困难或喜逢特殊日子,应主动协调班次,使工作和个人需要之间的矛盾降到最低;紧急情况下允许护士相互顶班,方便护士解决个人需求;在节假日或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实行弹性排班;劳务费分成原则上向夜班护士倾斜,体现劳动价值。

3.3加强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加强年轻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丰富护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技能。这支年轻群体步入社会时间短,社会经验差,对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教育她们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4个人调节积极调整心态,培养抗压能力,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保持心态平和。倾诉是缓解压力的有效办法,可向信赖的人诉说、宣泄不满情绪,获得理解、支持和帮助;同时培养、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兴趣爱好活动能转移、忘却苦闷,松弛神经,运动能带给人青春飞扬的信心,不仅能保持精神愉悦和身体健康,更可减少忧郁和焦虑,提高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争取家人理解、配合,积极处理工作与家庭需求的矛盾,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劳逸结合、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睡眠,使生活有规律、有效率。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护士在医院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年轻护士的心理问题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不安定因素,教育、管理好年轻护士,提高她们的工作满意度,减少护理人才流失,以稳定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巧玲,李小妹,王作仁,等.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52-53.

[2]黄小云.护患关系冲突中的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8):159-160.

[3]宋鸿雁,姚翠玲.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