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龚显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0
/ 2

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龚显淑

龚显淑

广东省华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明显,为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已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选择,但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火灾起数逐年递增,重特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在大力发展养老机构的同时,如何切实保障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是消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

1老年建筑防火设计问题

1.1老年建筑建筑高度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对于老年建筑的高度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与说明,而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在建筑高度设置的过程之中,应当采取更为灵活的处理方式,结合区域人口密度、居住用地的供应情况,科学确定老年建筑建筑高度,避免建筑高度不合规所带来的问题。以上海为例,在进行老年护理院与老年公寓的建设过程之中,其普遍将建筑高度控制在15m的高度范围内,通过对建筑高度的合理控制,保证老年建筑火灾救援能力。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用地日益紧张,在老年建筑建设的过程之中,如果单纯的控制建筑高度,适应增加城市养老成本,造成养老压力。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在老年建筑防火高度设置的过程之中,可以合理选择养老建筑的高度,从建筑高度的层面出发,切实提升防火性能。

1.2老年建筑疏散距离的设置

老年人受到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火灾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与反应能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特点使得老年人很难高效处理初期火灾,增加了火灾处理难度。从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现阶段我国入住老年公寓以及养老院的老人平均年龄在79岁,人均患病1.2种,其中大约35%左右的老年人患有听力或者视力疾病,这就使得老年人火灾疏散能力大大下降。为了降低火灾过程之中,老年人所遭受的安全风险,有必要对老年建筑的疏散距离进行科学设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过往的防火规范之中,并没有对老年建筑的防火疏散距离进行明确的说明,即便是新版的建筑规则之中明确提出了老年建筑疏散距离的参数,但是其与医疗建筑的疏散距离相对比,仍旧有着一定的差异,具体来看,新版的建筑规范疏散距离没有对高层建筑以及多层建筑进行细致区分,其双向疏散距离较为宽松,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因此老年建筑疏散梳理应当制定严格的双向疏散距离,这就要求现阶段老年建筑防火设计的过程之中,合理确定老年建筑防火疏散距离。

1.3老年建筑灭火救援设计

在老年建筑医疗场所的设计过程之中,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病房以及手术活动的有序进行,我国今些年来,在医老年医疗场所设计环节,吸收欧美等国家在医疗场所设计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避难间设计,以保证火灾发生期间,对行动不便老年人的保护。以避难间设置为切入点,老年医疗场所的防火能力得到切实提升,真正意义上,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控制火灾的危害程度,为老年人营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2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建议

2.1合理规划布局

(1)老年人建筑宜独立建设,不宜改建或设在其他建筑内,周围建筑密度不宜过大。独立建造的老年公寓四周易布置环形消防车道,方便消防车停靠,对疏散、救援行动不便的被困老人有利。

(2)老年人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且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应超过3层;采用三级耐火等级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时应为单层。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设置在单、多层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3)新《建规》规定了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楼层设置,老年人建筑的高度、楼层要求,但从消防安全角度讲,层数越高,火灾情况下越不利安全疏散,必须建设高层时,则应以安排自理老人为主。

(4)防火分区标准需要进一步改进。根据《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最低面积标准为25m2/人,按照《建规》最大防火分区面积是2500m2计算,每个防火分区要疏散100名老人,短时间内及时疏散这么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难度很大。宜把防火分区做小,增加建筑分隔,阻止火势蔓延,为逃生和救援争取时间。

2.2重视消防疏散设计

(1)疏散距离。对老年人建筑的疏散距离以前规范没有特殊要求,新版《建规》首次明确了老年人建筑的疏散距离,但通过与医疗建筑的疏散距离对比发现,规范对老年人建筑未区分多层与高层建筑,双向疏散距离比医疗建筑严格,单向疏散距离却放宽不少,考虑到老年人特征,安全疏散应尽量设计成双向,出现单向疏散,距离必须严格控制。基于以上考虑,老年人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还需进一步探讨。

(2)疏散宽度设计。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小于1.1m,《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对公用走廊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80m,公用楼梯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20m,后者规范要求更高。老年公寓的疏散尽量采用外廊设计和环形走道,最好有两条以上的疏散线路,每一间老人居室有门通向外廊或相连的外阳台。

(3)疏散楼梯设置。老年人建筑安全出口数量一般不应少于2个,非独立建造的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且在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高层建筑一般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非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2.3确保灭火救援有效实施

(1)消防登高场地、消防通道设置。老年人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和救援将十分困难,因此老年人建筑的灭火救援通道必须非常畅通,且通过消防通道、登高场地可以到达建筑的大部分区域。而现行规范体系,却未做出特殊要求,即一个多层养老院建筑,可能周围没有一条可以接近建筑的消防车道,高层老年人建筑在登高场地上不能满足要求,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实施有效救援。因此,老年人建筑在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设置两方面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2)消防电梯设置。有研究表明,如果启用电梯与楼梯混合疏散效率将是仅靠楼梯疏散的1.2倍。消防电梯在达到规范标准的前提下理论上可作为疏散工具,尤其是对于高层老年公寓中增加消防电梯数量,将会大大提高疏散的效率,同时有利于消防员灭火救援。

(3)避难间设置。对高层医疗建筑首次提出设置避难间的要求,而考虑到老年人的疏散能力和病人相仿,高层老年人建筑也有必要设置避难间,从而为安全疏散赢得更多时间和机会。避难间最好设置在登高面一侧,尽量在同一个方向上,便于救援时快速发现目标和相邻楼层之间的救援;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应通畅,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

2.4强调装修设计非燃、难燃化

老年人建筑的内部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以减少火灾荷载,尽量避免采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的材料,宜采用一次到位的设计方式,尽量避免二次装修。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确保可用疏散时间。非独立建造的养老院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lh的楼板与其它场所或部位隔开,这样能够较好的保证足够的疏散时间和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就地保护。

3结束语

现有消防设计规范对老年人建筑消防设计已提出更高要求,但针对老年人建筑的特殊性,规范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地方,应从消防设计开始,从源头上抓起,减少老年建筑火灾,确保老年人建筑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薇.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35(04):528-531.

[2]张绍国.关于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6(26):19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