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变电运维班值班模式提升电力系统运维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创新变电运维班值班模式提升电力系统运维效率

唐颖

(内蒙古电力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局变运二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00)

摘要: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优化运维值班方式,提升运维工作效率,保证应急响应时效。本文就创新变电运维班值班模式提升电力系统运维效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运维;值班模式;运维效率

1常见的运维管理模式

目前在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中,常见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调度所+操作队”模式。该模式的主要职责,就是要监督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并根据变电站管理要求,对具体的变电站进行遥控,其中操作队由变电站运行工区负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巡视与运维管理,并根据调度所下发的相关指令完成现场故障处理等操作。②“调度所+集控中心”模式。这种运维管理模式,主要以无人值班变电站具体的地址位置、数量等为标准而确定的,通过各集控站来完成变电站的监视与遥控工作,每个集控站所负责的无人值班变电站都有明确的数量要求,并且集控站还承担着变电站日常巡视与运维的任务,需按照调度所的操作命令现场处理变电站设备故障。③“调度所+监控中心+操作队”的模式。在这种运维模式中,监控中心是在变电运行工区的领导下设立的,监控中心负责监控变电站的工作,还需要完成遥控管理工作;操作队的主要职能,是维持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日常运维工作,并根据调度所具体的工作要求来现场处理相关故障。

2变电运维值班工作中的细节问题

2.1值班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变电站当中各种设备由于型号、性能、运行要求以及控制方式都有所差异,若运行值班人员未能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结构及参数,很难准确把握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一些运行值班人员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对于新设备的讲解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不能进行积极的参与,在主观意识的影响下,非常容易出现判断或操作错误的情况。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技术的了解,在对变电站自身变电运行的状态进行分析及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不高、缺乏经验总结等情况,导致值班工作所需的各项知识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

2.2值班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在变电站当中,责任意识不强同样是变电运行值班工作中的细节问题,部分值班人员对于变电机组运行不够重视,认为其运行是否稳定以及变电站效益与自身并没有太大关联,从而加大了各项问题的产生概率,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变电站当中的值班人员对于电网调度存在沟通不及时的问题,导致设备无法长期保持经济运行状态;而且由于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对于轻微的异常问题不够重视,未能进行及时的处理,会对变电站的高效运行造成挺严重的影响;很多值班人员未能对影响设备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因素进行及时的反馈,导致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安全、不经济的问题;值班工作人员对于变电设备运行能力以及运行损耗缺乏必要的分析,对于设备的操作及管理过于表面。

3创新变电运维班值班模式提升电力系统运维效率

3.1运行值班管理层层递进

在运行管理中,可以有效利用值守组和值守值的结构,将运行值班管理层层递进。具体可以落实在这些方面:①运行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的因素在所有工作开展中的作用,上级对直接下级进行考评,将工作质量逐级进行奖惩,充分调动每一级人员的能动性,使所有人把完善运行细节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培养责任意识。②在严格执行工作质量奖惩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到奖赏分明、奖惩有制、公开透明,使每个值班员清晰地接收到个人的严谨和努力程度带来的反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也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使每一个人有完善运行细节的意愿,也能够明确完善运行细节的方向。③检查考核常态化,尽可能地做到奖惩的及时性,避免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时期出现奖惩度不统一的现象,消除运行值班人员的侥幸心理,时刻保障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人员对制度的敬畏心理。④建立起值班员的综合能力浮动评价机制(含理论水平、性格优劣势、知识技能短板),并要求在值内制定含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在内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根据该评价机制,在日常任务安排时,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性格优势和兴趣爱好,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在运行操作安排上能够实现人员的均衡和互补,以规避运行风险,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岗位晋升提供辅助判断依据。

3.2“常白班”模式

“常白班”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变电运维值班方式。值班班组主要是8小时、24小时和非工作日的应急值班相结合方式。“常白班”模式可以减少劳动力和工作强度,提高值班效率,有效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第一,“常白班”模式操作。推行“常白班”值班模式,主要是根据值班班组所在的位置和车程进行设置。如果班组在市内和郊区,成员的工作时间主要集中在工作日和夜间,还有非工作日期间。根据班组驻地与变电站的距离合理安排夜间与非工作日的值班人员,在“常白班”值班模式下,部分运维人员在非工作日或者夜间期间随时待命;如果班组在市内,会随机安排两名人员在非工作日和夜间值班,后两者的值班可以不必每次均要到达现场,但需随时待岗;如果班组路程比较远,可以启动应急处置方案,一部分人员可按照“常白班”值班方式到岗;另一部分人员需采取原来的倒班值班方式。第二,工作日白班方式。在白班期间,可以将工作人员有效分组,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分配的同时,各项工作也可以得到高效处理。由于白班人员充足,还能够应对大量的工作,所以可以将一些重要的工作在白班期间处理完毕,在非工作日期间设置应急值班人员,实现人力资源优化。第三,非工作日班与工作日夜班方式。要确保这两个时间内的值班方式有明确的制度,要明确值班目的,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相关人员随时待命,听候调遣。非工作日值班与夜间值班时,承担的工作多为临时性,一般会有主要值班人员和后备值班人员。主要备班人员会在办公室承担值班工作,一般为两名以上,后备值班人员主要在家里待命。

3.3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

无论是集中式或分层分布式运行管理模式,在电力变电无人值班运行管理中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因此,在全面提升电力变电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水平中,应重视集中式与分层分布式配合作用下的运行管理模式使用,促使变电站可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实现监控站、调度中心和操作站的协调运行,提升操作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水平,使得电力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管理中所需的管理模式更加丰富。电力变电无人值班方面基于集中式与分层分布式配合使用的运行管理模式,包括这些特点:(1)操作集控一体化特点显著,监控、调度效率高,运行管理中的技术含量增加;(2)智能化优势明显,可实现对电力变电无人值班运行管理过程的实时控制;(3)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基于集中式与分层分布式配合使用的运行管理模式在电力变电无人值班运行管理应用中的重点在于:(1)设置性能可靠的监控设备,完善调度及操作机制;(2)重视集中监控、分区分级监控、监控站监控这三种不同模式的灵活使用,满足变电站安全运行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水平,需要不断创新运维值班模式。采用“常白班”模式和无人值守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林凡航.变电运维值班模式提升电力系统运维效率的研究[J].科技风,2017,20:155.

[2]陆鸣飞.优化变电运维值班方法,促进电力系统运维水平提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5:202.

[3]翟庆文.浅谈变电运维少人值班管理经验[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