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学案导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骆伟平

浙江省东阳市白云中学骆伟平

在这十几年的科学教学生涯中,先后经历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新课堂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在这过程中我也寻找过许多方法来提高科学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可结果不是那么理想。后来学校还引进了多媒体等一批现代化教学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在教学效果上也有所提高,但始终没能达到我们的期望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一直处在比较低落的状态,学生依赖教师的现状也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直以来,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根本没有去思考过知识所包含的内涵与本质,而对一些开放性试题特别是探究性试题,则会让许多学生不知所措。为此,我校只好放弃以前的那种以题海战术为根本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学案导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以往的教学方式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学案导学”并不是按照教材的要求或者是教师的自身意愿来编写的,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一些教学理念制作而成。至于学生,则在上课之前就拿到了“导学案”,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与重难点并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在预习结束后还有相关的提升练习来加以巩固。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确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够做到上课时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经过这样有目标的预习之后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知识要点,因而学生是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渴望进入课堂的,而不是一无所知的,教师只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挑选适当典型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其余时间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探讨。这不仅大幅度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避免了大量无用功,使教学目标与任务更加明确,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充裕的时间来发展自我。

二、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创新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学习“科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会解释与解决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学案导学”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宗旨,与以往的一些照本宣科的填空式预习性练习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展开的。而学生只需根据“导学”中所提供的问题以及所引导的方向自主地预习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相关资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把教材上的知识通过自身的综合分析与归纳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还逐渐培养起学生自行寻找资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能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然后建立相关假设并进行细致地分析与归纳,以及通过与他人的探讨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获得知识时的快乐,还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与思维水平。

三、充分体现科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

以往科学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讲完之后就布置给学生大量的练习作业。学生除了听教师讲解之外就只能认真完成相关练习,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关注这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不完善的,也没法达到“科学”所要求的四维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STS目标。众所周知,科学是一门统一性的学科,是一门认识自然界、探究自然现象的学科。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认识自然界,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教学是离不开现实社会的。而“学案导学”则巧妙地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以问题探究形式引导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并且从中找出所需要的答案,并且在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之后,还会提供相关的巩固练习(其中有不少就是与自然现象紧密联系的)以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四、促进教师之间交流,加快新科学教师成长

“学案导学”是大批科学教师在实践基础上并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才编写而成的,它体现了众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在编写过程中,教师之间有了更多的相互探讨,阐述自己对教学看法与见解的机会。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取长补短,不断加深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此外,许多知名教师与骨干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广泛地发表自己教学理念,以让其他学校、教师借鉴与采用,从而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但对于一些新教师,起初在教学方面还缺少相关经验,他们可能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与“老”教师的指导才能缓慢成长起来,这样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且成长的速度也不快,不利于教育发展。有了“学案导学”之后,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其他一些优秀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更快地成长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