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传统文化的地位与前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道家传统文化的地位与前景

杨金苹

杨金苹

(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本文主要谈道家文化的地位与前景,不管是衰世还是盛世,道家都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衰世文人用道家来医治创伤,盛世文人用道家来助长豪气。同是受道家影响,衰世与盛世所产生的文学艺术貌同而神异:衰世受道家影响所产生的文学艺术意境悠远空灵,骨子里却充满悲怆与无奈,盛世受道家影响所产生的文学艺术同样悠远空灵,骨子里却充满自信与豪气。衰世如晋末,盛世如盛唐。晋末文章辞意夷泰。前人谓之无风力,盛唐国力强盛而诗歌透彻玲珑,前人称为有气象。所以道家能促进盛世的到来,而盛世则能使道家更富于底蕴。道家能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而文学艺术的繁荣更有赖于国家的强盛。如今道家研究正日益趋热,甚至出现了所谓新道家,这是不是与我们国力正日益强盛有关呢,我们期待道家能为造就盛世之音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道家思想;地位与前景

1、什么是道家

道家最初是指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广义的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历史上凡是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的人都可以称为道家。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可以说不管道家内部各个学者之间的思想文化的差距有多大,它们都是围绕着“道”这一核心范畴来展开的。而且合于道是所有道家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道”到底是指什么呢?从文字学的意义上来说,道即是我们所说的道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名著《说文解字》中说:“道,所行道也。”即是指人走的路。而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道”,显然不是这种文字学上的意义所能解释的。一般说来,道家的“道”具有下列几方面的意义:(一)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二)道自然而无为。(三)道无形而实存。(四)道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2、道家文化的地位与前景

在新世纪,道学文化越来越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重视,《道德经》成了其译本数目仅次于《圣经》的在各国广为传颂的圣书。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道学著作还有许多误解,但它的文化价值震撼着千千万万人人的心,人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闪光。在

下一个千年纪元中道学的根本精神将为世界上东西方文化所普遍接受。

21世纪的世界文化,必然以“多元并存,相互融会”为基本特征并逐步趋向世界文化的一体化。根据这一趋势,我们要敢于以道学的思想接引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先进要素,在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融汇中重新建构新的道学文化,以使道学文化中的思想和观念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新道学应该是一种活的、发展的学说,要有时代精神,要研究现代社会的实际问题,抱残守缺、务虚避实、固步自封的治学途径是没有前途的。

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一批科学人文主义的学者如李约瑟、汤川秀澍、卡普拉等注意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并在自己的著作中以现代科学和哲学汲取道家与道家文化的精华发展出道家的新形式,被董光璧誉为“当代新道家”。我们应该在中国学术界迅速成长起一批道家学者,改变陈旧的经学式的治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努力吸收现代科学和哲学的精华,实现道学的现代化,出现一批中华民族的“当代新道家”。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努力开发道学文化的精华,纠正西方文化的弊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以东方文明的智慧来弥补西方观念的缺陷。道家的智慧不仅可以纠正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偏颇,给人类生活带来诗情画意,而且道家的价值观也可以成为新科技发展的重要导向。老子的道家思想和西方哲人巴门尼德的“存在不能从非存在中产生”的思想相反,主张宇宙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西方科学已从过去只研究存在,不研究生成和演变的根深蒂固的构成论旧观念,向宇宙万物都是生成的这种现代生成论的新科学观念转变。而生成论恰恰是道学思想的核心。道学思想不仅可以革新西方科学自古希腊原子论复活以来构成论的思维方式,而且在科学方法论上也会导致以分析为主的还原论方法向钱学森教授倡导的那种有机整体论方法的变革。从现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看,生命科学特别是认知科学必将成为新的科学革命中心,而生命现象乃至人的心灵是高度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它是不适宜用拆成小零件的还原论分析方法来研究的。科学观念的革命为道学思想推向世界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更进一步,我们还应提出以道学等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使道学的智慧直接应用于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为建设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一直倡导要用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学术工程,我们应当努力着手去做。几千年来吃人的礼教给中国人戴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不打烂它就没有全民族的精神解放,就无法以新的面貌斗志昂扬的面向新时代。在文化上,夫欲有所立必须有所破,立是要创立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并继承魏源、严复、无虞乃至汤用彤、胡适、陈寅恪、王明、陈撄宁、金岳霖、方东美、蒙文通、宗白华、萧天石等人的道学传统,形成当代的新道家学派;破是要反省和扬弃儒学的封建传统观念和落后伦理思想对人性的束缚,而不是全盘否定儒学,取其人文思想和进取精神为我所用,化臭腐为神奇。我们要以道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汲取包括新儒学在内的中外文化优秀成分,使道学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为重新建构现代中国的新文化而努力。中国的思想家和学者们应该认清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在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学文化现代化方面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实施新道学的文化战略,由此促使我国从文化的层次进行社会观念的更新,顺应世界潮流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增惠道家文化面面观[M]济南:齐鲁书社,2005.9

[2]李生龙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M]湖南:岳麓书社,2005.1

[3]陈鼓应道家的人文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12.11

[4]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

作者简介:杨金苹(1990年1月—),女,山东省东营人,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