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吴畏

吴畏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骨外科163712)

【摘要】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50例确诊为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护理,判断其治疗与护理后的恢复和活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结果5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经过本院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自觉疼痛缓解或消失,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心态平和。结论本院对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措施是值得向临床推荐的。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33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部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内或椎间盘的后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腰间盘突出患者50例,其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15例,其年龄范围从22~65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多数患者在抬重物、弯腰用力、扭伤或劳累后发病。可突然发生剧烈腰痛,也可以是逐渐加重的隐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一般先有腰痛的前驱症状,或者与腰痛同时发生,多为单侧。急性发作时常剧痛难忍,活动、弯腰、久坐、久站以及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患者每前行一段距离,患肢麻痛难忍,须蹲下休息后方可继续行走。体检时可发现腰部有抗痛性侧弯、平腰畸形、腰前凸消失、腰椎有不对称性活动障碍。局部有压痛,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串痛。坐骨神经牵扯试验(即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阳性。腱反射改变、伸趾力减低,感觉减退或过敏。

1.2方法与结果:保守治疗无效、有明显神经根压迫症状或多次反复发作时,即可考虑手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化学融合术、椎间盘镜下摘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适应环境,保持最佳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需要手术治疗者往往症状较重,要求手术尽快解除痛苦,但对手术后的效果及因术后需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而顾虑重重,因此术前应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应给予安慰和必要的解释,对患者的疑问要及时给予解答,向患者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及手术后的效果,介绍治愈病例,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1.2生活护理,满足生活需要:要关心体贴患者,当患者下肢感觉减退时,应预防烫伤、冻伤或碰伤等。由于手术治疗患者需要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钙磷及微量元素等),所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不宜强调过多忌口,应给予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类、鱼、骨汤(以松骨质为佳)、蔬菜、水果等。

2.1.3疼痛护理:了解患者疼痛发作的诱因及不舒适的程度,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节律性、程度以及疼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如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症状。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对患者的耐受力或患者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加以肯定和赞扬,这样就可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关怀,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治疗[1]。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以解除肌肉痉挛,减少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给予热敷和理疗,教会患者放松的技巧,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剂,以缓解疼痛。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能弯腰。下床时给予腰围制动,以预防脊柱扭曲。

2.1.4发生尿潴留时,可采用各种诱导排尿法,如听流水声、热敷等,指导患者以最理想的排尿姿势排尿。

2.1.5功能锻炼,急性期(2周)后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并带腰围下地活动,腰背肌锻炼动作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而不同,应逐渐由简及繁,由轻渐重。俯卧位抬头挺胸,可锻炼背肌;仰卧屈膝时,抬起臀部,使腹肌、背部和臀肌都可得到锻炼。

2.2术后护理

2.2.1患者应卧硬板床,平卧24小时不要翻身以压迫伤口,帮助止血。因患者易发生呼吸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需严密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防止意外发生。

2.2.2观察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有无异常,与术前相比有无改善。如发现患者双下肢不能活动,感觉消失,可能是椎管内出血压迫脊髓所致,应立即报告医师。

2.2.3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术后可见少量渗血,一般为50~100ml,如出血多时,注意压迫止血并及时应用止血药,防止继续出血。伤口敷料应保持清洁,更换敷料时动作要轻,注意无菌操作。为了防止术后出血压迫脊髓,伤口需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

2.2.4术后第1天床上练习直腿抬高,协助患者伸直腿向上抬高,每次抬高30°~70°。7天后可开始腰背肌锻炼,协助患者做屈膝、屈髋等被动活动,由于下肢的屈伸移动可牵拉神经根,使神经根有1cm范围的移动,以防止神经根粘连[2]。

2.2.5单纯性椎间盘切除术后,3天即可下床,带腰围活动3个月。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后,3周后可佩戴支具下床。

2.2.6每2~4小时给患者轴线翻身1次,方法是翻身时保持脊柱平行,严防扭曲。可让患者双手抱胸前,双腿屈曲,然后帮助翻身到辅助翻身者自己这一侧。对于易出汗的部位可涂滑石粉,也可在皮肤表面涂抹凡士林软膏,以保护皮肤润滑[3]。正确使用按摩,患者变换体位后应对受压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配用50%酒精或红花油,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耿晓非;刘淑艳;李晓井;魏东宁椎旁定位腰骶体感诱发电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意义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年第01期.

[2]彭冬青;杨涛;陈雨川;董玉喜;张玉娇;史桂荣;王秋红;陈艳明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13年第13期.

[3]李华南;王金贵;孙庆;赵强;陈国华;张玮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佳应用时机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医杂志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