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医学本科生在ICU实习期间医患沟通能力的研究

/ 2

提升医学本科生在ICU实习期间医患沟通能力的研究

王毅1钟华1于湘友1(通讯作者)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的:通过规范化培训提升医学本科生在ICU实习期间的医患沟通能力。方法:按照Kalamazoo共识宣言中医疗情景沟通的基本组成要素架构为培训标准,规范化培训入ICU实习的医学本科生,并按照出科时对要素的掌握程度进行标准化评分,对比入科时与出科时的评分分值。结果:38位医学本科生入科时评分平均为57.74±9.328,出科时评分平均为71.58±9.920,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医学本科生在ICU期间的医患沟通能力。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ICU;

近年医患矛盾频发,医患沟通不畅是其主要原因之一。ICU患者病情复杂,对医患沟通能力要求较高。在ICU实习期更易发生医患沟通不畅,产生医患纠纷,本研究旨在借鉴Kalamazoo宣言[1]中所提出的医患沟通要素,提升医学本科生在ICU实习期的实践沟通能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有入重症医学科(ICU)实习的医学本科生。

1.2研究方法

1.2.1制定医患沟通培训级评分标准。参照Kalamazoo共识宣言:医疗情景中沟通的基本组成要素,制定统一培训及评分标准,标准包括七大基本要素(建立关系、开始讨论、收集信息、了解病人观点、分享信息、达成共识、结语),以及23个子项,每个子项赋分3-5分,满分100分。统一培训带教老师,要求带教老师掌握每个子项,并熟悉子项实施的相关技巧。

1.2.2培训与考核

入科1-5天:统一分组,每组由专职老师带教。在此期间,每位医学本科生在带教老师在场情况下完成一次危重患者病情沟通,危重患者定义为需要较长时间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加重的患者。带教老师在沟通后根据评分标准给每位学生打分,了解学生对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

入科6-7天:由带教老师按照培训标准集中介绍医患沟通的步骤及相关技巧,每日2h。第7天培训课完成后行相关理论考试,了解学生理论掌握情况。

入科8-21天:各组带教老师按照培训标准及理论考试结果,针对行教导各组学生进行医患沟通,在实践中教导学生运用相关沟通技巧。此期间带教老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巧程度决定其接触患者的具体时间,学生须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医患沟通。

入科22-28天,带教老师在危重患者中挑选一个患者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医患沟通,考核同时,老师完成学生对沟通技巧掌握程度的量化评分。

2.研究结果

2.1一般情况。

2014年5月-2015年5月,重症医学科共完成38名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其中男生22名,女生16名,汉族学生30名,民族学生8名。

2.2培训前后评分结果

3.讨论

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涉及的七大领域之一[2],1999年发表了Kalamazoo共识宣言,宣言确定了医患沟通的七项基本组成要素[1],本研究借鉴了其内容作为我们培训学生的标准。

重症医学科(ICU)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ICU收治患者的病情复杂危重,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时常会忽视有效沟通。另一方面ICU患者病死率高,且花费较大,家属在精神及经济等多方因素影响下,极易对治疗过程发生猜疑,从而引沟通不畅,产生纠纷[3]。而医学本科生常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参与部分的医患沟通工作,虽然高校开设有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但远未达到专业课学习标准,从刚入科的考核即可看出,学生的平均成绩均为及格线以下,学生们不了解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及方法,再加上对ICU专业知识的匮乏,学生们基本不能独立完成初始的有效医患沟通,且沟通中由于不准确、不严谨,极易产生沟通不畅,尚需要临床带教老师辅助沟通。

通过培训及训练,使同学了解到如何建立关系,如何讨论,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达成共识等,再通过实践锻炼,在出科前所有的同学均系统的掌握了医患沟通的规范流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医患沟通能力作为医学教育评估的重点[4],虽然各标准命名、结构存在不同,但都强调医师在沟通中,要先让病人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最关心的事项,而不仅仅是单纯靠医师说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在医患沟通等社会技能方面存在欠缺,难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要求[5]。

总之,医患沟通技能是新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医学生医患沟通的培养室成为合格医生的刚性要求,而医学本科生由于初始接触临床,其医患沟通实践能力较差,尤其需要加强培养。

参考文献:

[1]RiderEA,NawotniakRH,SmithG.PracticalguidetoteachingandassessingtheACGMEcorecompetencies[J].HCProInc,2007,1:25-84.

[2]俞方,耿晓北,罗建红.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接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9-10.

[3]王英,焦峰,陈娟,等.重症医学科医患纠纷原因及处理方法.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4):776-777.

[4]乔宇琪,郑青,陈芳源.浅析中外医学教育评价模式[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2012,11(5):454-456.

[5]夏鸥东,邱学文,余喜.医学生医患沟通交流技能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122-123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金编号YG2013083)

*通信作者:于湘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