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生物节律改善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遵循生物节律改善教学

许铭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江苏苏州215021)

中图分类号:G40-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047-02

摘要:青春期的学生具有特殊的生物节律,它对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遵循这一规律采用合适合理的教学策略,则将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青春期生物节律与睡眠的特征,讨论了它们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物节律;学习的黑洞;快速眼动期;睡眠延迟症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功能和组成,比如体温、呼吸、消化和激素浓度等等在一天之内会呈现周期性变化,有高峰有低谷,这一周期性变化就称为生物节律又称生物钟。生物节律对人的认知活动有重大影响,因为它有一项节律控制着人们对输入信息的注意能力,被称为心理—认知循环。多项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学生拥有比较特殊的生物节律,其觉醒—睡眠周期与不处在青春期的人相比有一定差异。这一发现对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春期生物节律特征及教学策略

每个人的生物节律大致相同,但是由于青春期带来的变化,青少年的生物节律较儿童和成人稍有不同。具体而言,青少年的生物节律要比未进入青春期的儿童和已过青春期的成人滞后一个小时左右。图1显示了青少年组和儿童、成人组生物节律的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虚线所代表的青少年组在早上8点才达到

生物节律心理/认知周期

图1青少年与儿童、成人生物节律比较

注意力的高峰并维持到中午1点;之后逐步进入注意力的低点,至下午3点是注意力最低点,然后又逐渐攀升,到下午4点达到注意力的第二个高峰。

与实线所代表的儿童、成人组相比,青少年的认知高峰的变化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青少年一天内记忆力高峰点与最低点出现的时间比儿童、成人晚一至两个小时,而且青少年组的第二个注意力高峰之后的变化比儿童、成人组的平缓。这解释了为什么青春期的学生习惯晚睡晚起。

(二)每个人都会在中午之后出现长达20至60分钟的注意力最低点,这被称为“学习的黑洞”或“午睡”。因为,在这一时间段内虽仍可以进行学习,但要完成学习比较艰难,也就是说需要学习者花费更大的努力才行。儿童、成人其注意力最低点出现在下午1点左右,而青少年的注意力最低点出现在下午3点左右,晚了约2个小时;另外青少年的注意力低点期维持时间长达3个小时,比儿童、成人组多1个小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男生在中午早些时候并不愿意午睡,而到两三点种则开始犯困,精神不好。

以上两点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一)适当推迟上课时间。

一方面由于生物节律周期滞后1至2小时,青少年往往睡得晚醒得晚,要他们做到“早睡早起”并不容易;同时,其午后的注意力最低点出现的时间又比成人晚2个小时左右。另一方面学校上课的时间很早,我国中学一般在早上7点甚至更早就开始早读课,下午1点半左右开始上课。可见,这样的安排更符合成人的生物节律却不适合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因此,调整上课时间和课程表,适当推迟上课时间1至2小时来适合学生的生物节律,或许能给学生创造更多成功学习的机会。事实上国外已有相关的研究证明高中采用推迟上课时间会获得良好的效果。而我国现在小学也把早上第一节的上课时间推迟到8点左右。

(二)选择合适的考试时间。由生物节律可推知,青少年倾向于在比较晚的时候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不是在清晨。但学校常常会把测验或考试放在早晨进行,这与青少年生物节律并不一致。有些学生考试失败,很可能是由于考试的时间正处于其注意力的低点期而没有发挥好。因此,考试时间合适与否对学生而言也很重要。早晨晚些时候或下午早些时候进行测验或考试可以利用学生注意力的高峰期,改善学生的成绩。

(三)调整心态缓和课堂气氛。研究调查表明下午早些时候学生违纪问题明显上升。原因就在于午后1点是成人注意力的最低点,此时教师的心理状态处在低谷,而同时学生却仍然处于低谷前的高峰。这一矛盾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出现问题。教师可能会因为烦躁易怒,把很小的纪律问题升级导致大的冲突。所以,正如第1点所论及的将下午的上课时间推迟2个小时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但现实是教师无权擅自改变上课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上课前适当休息,面对学生尽量做到心平气和;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午休时间休息一会,告诉学生这有助于恢复精神,为下午的学习作好准备。有些学校就专门为学生安排了午休时间,这对学生多少有些帮助。

二、青春期睡眠的作用及教学策略

睡眠周期作为生物节律一项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重大。充足的睡眠极为重要,它可以让人恢复精力保持旺盛的体力,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而适宜的睡眠对记忆存储过程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学习者更是如此,这一点却未必是每个人都了解的。科学研究发现,人在正常的8至9个小时的睡眠时期会出现5个快速眼动期。而在快速眼动期正是信息编码到长时记忆中存储的时候,对重新组织及前后对照我们的记忆非常关键。波士顿哈夫医学院睡眠研究员罗伯特?斯蒂克戈尔德说:“如果人们被剥夺了快速眼动期睡眠,他们的学习能力则不会提高。”

但由于生物节律特征以及学校活动、家庭作业多等因素,现在许多学生的睡眠时间往往只有6至7个小时甚至更少。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将会使他们失去一两个快速眼动期。其后果是脑加固信息及技巧并将之存储到长时记忆中的时间减少,扰乱了记忆存储过程。另外,还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和烦躁不安。“晚上难以入睡,精神十足,早上起床困难,白天感觉特别疲劳且情绪比较低落。”这些现象在青少年学生中并不少见。神经科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证明,这种由于睡眠被剥夺导致的症状是一种青少年中常见的慢性障碍,被称为睡眠延迟症或夜猫子综合症。如图2所示睡眠充足的学生和睡眠不足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睡眠不足使得多数学生感到学习、记忆或创造性思考变得更加困难。研究表明,缺乏睡眠的学生容易出现学习成绩方面的问题。当青少年睡眠不足时,他们的情绪也很容易失控。情绪波动会因激素的变化而加剧,易怒和抑郁也是如此;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更容易患感冒或咽喉痛。最令人担忧的是,睡眠不足的学生还会出现更多的侵犯性行为。

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调整生物节律,改善睡眠以提高学习质量呢?

(一)改变现有的上课作息时间,推迟上课时间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办法。美国明尼苏达州作了相关研究,将早晨上课时间从7:20推迟到了8:30。研究表明,上课时间推迟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纪律问题减少了。但是,教师无权改变学校作息时间,而且推迟上课的做法又影响了课程进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所以,教师所能做的首先是不断向学生强调睡眠在学习和记忆中的重要性。同时鼓励他们合理安排白天的活动,以便获得足够的睡眠。如有必要,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个合理的学习活动时间安排。

(二)教师应与家长多沟通,让他们了解睡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家长协助教师督促学生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不要让学生将时间过多的浪费在电视与网络上。同时提醒他们在周末或节假日允许他们的孩子适当延长睡眠时间。

(三)教师应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内容,尽量不要额外占用学生的时间。要合理布置课外的练习作业,既要保证有提高学的习效果,又要保证在完成作业之后学生能有充足的睡眠。

(四)在白天,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持教室的灯光足够亮,打开窗户,设法寻找各种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户外自然光线,这在早晨更为重要。因为具有睡眠延迟障碍的学生体内有较高的褪黑素,这是导致睡眠的激素。过高的褪黑素会使人昏昏欲睡,无法集中注意力。而要降低血中褪黑素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增强光亮。指导学生在晚上临睡前将室内灯光调暗一些,这有利于体内褪黑素的生成而尽早入睡。

(五)告诉学生一些有助于保证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的常识。如远离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性的物质,因为它们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睡眠周期;睡前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如高强度的学习和电脑游戏,因为兴奋性活动会唤醒大脑,使身体很难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睡前不要和父母、朋友或同学争吵,发生冲突,因为冲突会提高心率和血压,同样也会刺激大脑,使人难以入睡;睡前不要大量饮水,但可以喝点牛奶,因为牛奶有镇静作用,有助于睡眠;睡前可以听节奏缓慢的无歌词音乐,这也有助于尽快入睡等。

以往的教学并没有完全忽略生物节律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对特定阶段的生物节律认识与运用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而这很可能就是我们改善教学的关键所在。有效的教学需要科学的指导,这是毋容置疑的,也是每个教师都该努力做到的。

参考文献:

【1】DavidA.Sousa著:《脑与学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2】SherylFeinstein著:《探索青少年脑的奥秘》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3】符晓明,张丽译:《大脑与心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