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刘志勇

刘志勇

(吉林省扶余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吉林松原131200)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日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接收的高脂血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使用降脂颗粒治疗的观察组患者65例,使用血脂康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5例,对比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21例,一般39例,无效1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有效38例,一般23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67%,且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使用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降脂颗粒高脂血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156-01

高血脂症是由于人体体内血脂含量过高,导致的动脉粥硬化和冠心病等重症疾病,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1]。原发性高血脂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常发于出现基因基因缺陷的患者;继发性高血脂症与外界环境和个人饮食作息习惯有关,多发生于出现代谢紊乱的患者。本文主要研究降脂颗粒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接收的高脂血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使用降脂颗粒治疗的观察组患者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6.8±11.7岁;使用血脂康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7.3±9.5岁,且均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1.2方法观察组患者服用降脂颗粒(由四川新绿色药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每日2次,餐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患者服用血脂康胶囊(由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每日2次,每次2粒,餐后半小时服用。两组患者连续服用14d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1.3临床观察指标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有效、一般和无效三种,且临床治疗有效率=(有效+一般)/总数×100%。

有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

一般: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得到改善。

无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将临床诊断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件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算P值并对差异值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分析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2结果

由表1可知,对照组患者有效21例,一般39例,无效1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有效38例,一般23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67%,且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因此,使用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3结论

高血脂症是人体脂肪代谢异常,出现的血脂水平升高,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血脂康胶囊和降脂颗粒等。其中,血脂康胶囊是由天然的红曲发酵而得的药物,包含洛伐他汀、不饱和酸和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消除积实的效果,能够改善血脂过高的症状,防止动脉粥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2]。降脂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葛根、荷叶、山楂和决明子等。葛根是一种微凉性的药物,具有生津止渴、消热解毒和通血通气的疗效,不仅能够降低人体内血脂的含量,而且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3]。山楂是一种温性的药物,具有健脾开胃和活血化瘀的药效,能够起到降脂和防止动脉硬化的效果。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和通润肠道的效果,通过加速肠胃的蠕动,将血糖和血脂成分快速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功效。荷叶具有消热解毒和化瘀止血的功效,通过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从而帮助脂类物质排出体外,达到降脂的效果。

本文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有效21例,一般39例,无效1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有效38例,一般23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67%,且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因此,使用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但是,由于病例数量过少,研究的时间尚短,因此降脂颗粒对患者的远期疗效和个体差异性的研究不足,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尹文雁.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5(2):98-101.

[2]杜保民,陆宗良等.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J].中华心血病杂志,2010,33(2):109-114.

[3]杨人泽,曾靖,刘春琦等.葛根素对小鼠血脂作用的影响[J].时珍国医学,2011,18(10):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