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援助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援助策略

孙朝阳王成龙马宏伟

(13郑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2郑州大学教育学专业,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目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日益严重,然而学校心理教育严重不足且不完善,对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仅仅是杯水车薪。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每一个社会人或社会组织都能自发的承担起社会责任,贡献社会需要的一份力量。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所有人的责任。因此,笔者通过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中学生心理教育援助策略,宗旨是在加强并完善学校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发动社会上各界及各种有利资源,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系统的援助,以达到行之有效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援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143-02

中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人生的发展、也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及健康成长起着重大作用,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归纳我国传统中学生心理健康方法,从而探索出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新途径,以期缓解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状况。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重要转折期,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第二断乳期”,进入青春期之后,学生有非常强的独立意识,希望师长能够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对待自己,所以就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叛逆心理。加之“应试教育”的学业和升学压力,许多学校弃“素质教育”思想理念于不顾,片面强调升学率和学业成绩,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导致中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身体、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自我认知错位、自我效能感差等。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适当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对于我国中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发展中等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观念仍很淡薄。社会、成人往往还不理解孩子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许多教育工作领导者的思想认识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只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很少关心学生内心世界和心理问题。

(二)师资队伍不健全。虽然大部分中学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是有很多心理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大多是“身兼数职”,对中学生心理状况了解不够,以致不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至于面对学生问题手足无措。

(三)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疏导方式过于死板,绝大部分是邀请一些心理专家或学者为学生开展讲座,结果事倍功半,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不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度不够。社会上有很多人都认为,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属于学校的,与社会上其他成员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就造成了一种不良现象,即是学生的教育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学校关注,社会上其他成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援助策略

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其健康成长,而且由此引起的各种悲剧无不令人痛心疾首。然而当前的学校心理教育方面严重不足且很不完善,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仅仅是杯水车薪。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我们社会所有人的责任。因此,笔者提出中学生心理援助策略,宗旨是在加强并完善学校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发动社会上各界以及各种有利资源,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系统的援助,以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的目的。

对于加强并完善学校心理教育这方面,前人著述颇多且相当完善,在此不提。下面社会层面的心理援助策略谈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媒体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商业气氛的日益浓厚,致使整个社会开始浮躁起来。父母和老师的过高期望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学习的压力、学生自己的受社会影响的浮躁,中学生怎能不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拔苗助长只能自食恶果。社会的浮躁还滋生了各种价值观的混乱,使中学生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迷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个人沉下心来,才能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一个社会沉下心来,才会有平稳健康的发展。作为引领社会思想文化阵地的社会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来营造一个平静、沉稳、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有关中学生的报纸和杂志加强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杂志社创办针对中学生的高质量心理杂志,并通过寻求政府扶助、社会赞助或向公益基金会申请资金等形式筹措资金,以印刷更多杂志向中学生免费发放。另外电视和互联网也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三)各地区的心理学会和心理咨询师协会联合成立心理服务义工组织,组织义工定期到当地中学进行心理服务的公益活动。这样做不仅为中学生心理进行了指导,而且在活动进行中可以为心理学会的研究提供更广泛、更贴近实际的研究资料,同时也为心理咨询师树立了光辉的社会形象,无形中对其心理工作室做了市场推广和宣传。

(四)大学心理系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自主组成志愿者组织,定期对周围中学(暑假去山村)进行心理支教活动。这样既缓解了大部分中学心理教育系统不完善和师资缺乏的问题,又为相对空闲的心理系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社会实习机会。另外在心理支教活动的同时,启动成长接力计划。大学生过去经历的问题,中学生正在经历;大学生现在经历的问题,中学生未来将要经历。因此成长接力计划即加强中学生和大学生在学习、心理、社交、恋爱、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展开广泛的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有利于中学生看清前方的道路,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动力。

(五)政府部门普遍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上学的问题。农民工在中国是个庞大的群体,其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农民工子女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比较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普遍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上学的问题,将会有效的遏制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六)社会上的学习能力培训教育公司以低价策略进入中学市场,并与学校合作,向中学生普及快速学习能力的培训。知易行难,掌握科学的学习能力远比知道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学习问题还是中学生面临的头等大事。中学生一旦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学习起来轻松自如,那么由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迎刃而解。而这些教育公司也会在此项目中打响品牌,迅速占领广阔的市场。

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每一个社会人或社会组织都能自发的承担起社会责任,贡献社会需要的一份力量。所以,笔者认为,针对目前严重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社会各阶层应该发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中学生心理援助统一战线。最后,希望所有的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祖国的未来繁荣富强!④①

参考文献:

[1]郑占杰,王冠军.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08(12)

[2]章旭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09(3)

作者简介:孙朝阳(1986.2—),男,汉族,河南鲁山人,郑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

王成龙(1988.5—),男,汉族,河南宁陵人,郑州大学教育学专业。

马宏伟(1989.7—),汉族,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