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二级教学管理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高职院校实施二级教学管理的思考

赵菁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学院赵菁

〔摘要〕教学管理水平是一个学校的软实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总体办学目标,学校、院系的教学管理机构(人员)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分级负责,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发挥各自的管理效能,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的教学管理活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为了更好更快地履行高等教育的使命,完善学校的内部组织结构,效仿本科院校实施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成为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教学管理

1实施二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教务处“统揽大权”,二级学院需事事“请示汇报”。很多高职院校教务处几乎包揽了全校的从人才培养方案审核、教学任务下达、教材选用、课表制定、考试工作安排、毕业实习情况调查、学生学籍审核等与教学有关的全部工作。教务处过于重视过程管理,教学常规工作规定繁多,以至于二级学院对一些微小事情也没有权力决定,只能事事请示汇报,等待上级指示。这种二级教学管理只有空壳,本质上还是教务处的一级管理。

1.2二级学院自主性过强,教务处丧失权威性。随着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二级人事管理体制等配套体制的建立,二级学院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如果教务处不转换职能,不从日常事务管理中摆脱出来,就容易造成校院二级重复劳动,不断地内耗,造成管理效率低下。更严重的情况是,教务处的工作变得更加被动,各种监督和检查流于形式,其权威性也开始渐渐丧失。如何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工作积极性,重树教务处的权威是完善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实施二级教学管理的两大路径

2.1重塑组织架构,健全二级教学管理相关制度。

2.1.1教务处增设质量控制性质的相关科室。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都设有教务管理科(负责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管理科,另设有一综合办公室或招生办公室(个别院校)等,欠缺独立的质量控制机构。作为职能部门,教务处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下应更多地承担质量评价和监控功能,致力于宏观决策和各种制度规范的制定,成立专业的质量控制机构负责学生评教、考试结果分析、听课、青年教师培训、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等的检查工作。

2.1.2二级学院加强教研室建设,提高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二级学院一般都设有一名院长(全面负责学院各项事务),一名教学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教学工作),一名教学秘书或一名教务员,这些人员享有行政权力。与此对应的学术权力则是以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研室的形式产生。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议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教研室是直接进行教学工作的基层教学组织,在二级学院领导下完成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等工作。行政权力追求的是顺利完成工作,追求的是现行组织结构下的效益,而学术权力追求的是改善组织结构来提高效率,具有创造性质,是大学始终处于学术发展的前沿,也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在高职院校日益重视教研教改和教学质量的形势下,加强教研室建设,拓宽其权力的施展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2.2营造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提高管理效率。

2.2.1利用“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首先把自己在工作情境中得到的结果(所得)与自己的努力(付出)进行比较,然后再将自己的所得付出比与他人的所得付出比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的比例不相同,就会产生不公平感,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专职教师相比,教学管理人员除工资以外的其他经济收入基本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专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经济收入更加悬殊。与其他行政人员相比,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大。这些都给教学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某种行为能带给个体某种特定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就倾向于采取这种行为。尽管教学管理人员难以对教学工作做出显著的业绩,但对于他们自己而言,他们的付出也很大,升职和涨薪的空间却很小。因此,高校有关部门和领导应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利用“期望理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2.2创造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和交流的机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以事务性工作为主,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反映自己虽然整天忙碌,但能力基本没有提高。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没有调整好心态;另一方面,是因学校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学校可以尝试召开教学管理人员研讨会,通过教学管理理论培训和小组案例分析的形式,为各部门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创造机会。这种交流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减轻工作压力,还可以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凝聚力,有利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