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黄志伟

身份证号码:44022219771129xxxx广东茂名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技术要点,对其施工技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该结构的施工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工程概况

在广东茂名市某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98000m2,共6栋楼,地下2层,地上26层。1至2层为商铺,3至26层为商品住宅。本工程基础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主体结构,屋盖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

高层框剪结构建筑施工中,轴线控制测量方法对高层建筑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J2-JD型激光经纬仪进行轴线点的传递控制,激光经纬仪是多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较为理想的工具,该仪器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的特点。介于现场施工场地受限制我们采用了内控制外复核的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1)在首层箱基顶板上取四个点1、2、3、4保证相邻点的连线互相垂直,构成一个轴线控制方格,固定点是在箱基顶板上(首层地面)预埋铁板固定的。(2)每向上施工一层,在该层的底版上1、2、3、4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的方孔作为轴线点传递孔。(3)作出四条铅垂线,其做法是将激光经纬仪立于首层的1、2、3、4四个点上。(4)将顶板的传递孔用四块玻璃板盖住,使激光线在穿过玻璃板上时形成一个红色的亮点,通过这四个点然后用墨线弹在楼板上作出与地层相同的控制方格。(5)根据新的控制方格,定出该层的各轴线,以此类推。(6)在建筑物外侧,预埋四点5、6、7、8使5、7垂直于6、8。a、b点为精纬仪作转角时的瞄准点,用室外的十字线法来复合室内的铅垂法控制线,每三层复合一次。

一、脚手架的搭设

脚手架搭设在高层建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但是质量的保证,更是安全的保障,当地下室施工完成后,现场内必须全部浇捣砼硬地坪,为确保架子的稳定性及其可靠性,在搭脚手架的区域范围内,必须分层夯实砼地坪下回填土,先用碎石找平,然后在上面浇捣10cm的C10砼地坪,随后用平板震动机震实,用长直尺刮平,木蟹拍实整平,做到平整、夯实,不留空隙,没有软土和杂物。

1.1搭设方法

(1)在脚手架搭设之前,由工地技术负责人依据脚手架搭设方案向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生产交底及搭设技术交流,搭架本身是为施工各班提供安全保障,其首先一定要确立自身安全施工意识。(2)本工程第一段架体,规定距离如下:采用双立杆双排粉刷脚手架,架体宽1.0m,步高第一步为2m,第二步开始每步高1.8m,立杆间距1.8m,内立杆离墙距离30cm。(3)落地脚手架搭设顺序:砼基础铺垫木→斜杆(固定用)→立杆→小横杆→大横杆→(第一步测量好水平)→搁栅→剪刀撑→脚手片→挡脚杆、扶手杆→拉结固定→挂安全网→检查验收。在顶步架增设脚手片硬围护的同时应外加安全网围护。(4)钢管脚手架底部立杆,通常采用长度不一的钢管参差布置,这样做的目的使相邻两立杆上部接头相互错开,不在同一工作平面上,以确保脚手架的整体性。(5)钢管脚手架必须用扣件将其所有的杆件相互连接,而且必须拧紧扣件的螺栓,横平竖直是脚手架搭设的必须要求。(6)每隔三层应在钢管脚手架满铺脚手片,用16#铅丝将脚手片四角同大横杆扎实,不得铺设挑头板;由于离墙面距离为30cm,所以必须每层用脚手片进行满铺隔离,并且脚手片须绑扎牢固。(7)在钢管脚手架的外侧,从第二步开始,每步须将设置30cm高的档脚杆和1.2m高的扶手杆于外立杆内侧,用扣件将立杆和防护栏扣紧;第二步防护安全网应与栏杆和档脚杆同时设置。

1.2搭设脚手架注意事项

(1)按照施工方案规定的尺寸和构造要求进行搭设。(2)采用直径为48mm或51mm,壁厚为3.5mm的热轧无缝或有缝钢管用作主柱、大横杆、小横杆、斜杆等;应符合《普通碳素钢技术条件》(GB700-88)规定的化学成份及机械性能。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和已变形的钢管。(3)选用直角、旋转、对接扣件,其机械性能不低于可锻铸铁制造,且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的规定。扣件附件采用的材料应符合《普通碳素钢技术条件》中所规定的。螺纹应符合《普通螺纹》的规定。垫圈应符合的规定。扣件质量要求:不得有裂纹、气孔。扣件的处理:使用前将烧冒口残余、粘砂、毛刺、披缝等消除干净并且表面进行防锈处理。(4)一层一层地搭设并与结构拉结好。(5)将扭力矩控制在39~49N.m时,拧紧扣件(拧紧程度要适当)。当扣件拧紧钢管时,保证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6)同一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300mm,立杆的垂直偏差应小于20mm。(7)错开布置相邻立杆的接头于不同的步距中,与相近大横杆的间距不大于600mm。(8)错开布置大横杆对接接头于不同的立杆步距中,与相近立杆的间距不大于600mm;为了减少立杆的偏心受荷,错开布置相邻步距的大横杆立杆里侧和外侧。(9)为了确保搭设过程的安全,应做到及时与结构拉结或采用临时支顶。(10)搭设工人必须佩挂安全带为了保证自身安全。(11)当没有完成的脚手架的架设,在每日收工时,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一定要确保材料及架子堆放的稳定。(12)施工荷裁不得大于2700N/m2。(13)所有杆件必须按类型规格一致、颜色一致搭设整齐。(14)脚手架搭设完成后经技术人员验收,质量合格方可使用。

二、剪力墙施工的质量控制

2.1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切实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利用规范及标准图集并结合工程经验,仔细核对结构图、建筑图及水电施工图,尽量将图纸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如轴线尺寸、细部标注尺寸、标高是否有误,各种设计构造做法能否在实际施工中顺利实现;结构配筋是否合理,节点复杂部位钢筋能否顺利就位,是否有打架现象,是否能满足振捣要求及必要的保护层厚度,是否有漏配钢筋现象,配筋详图与配筋平面图是否有矛盾,有无配筋明显偏小现象;水电埋管留洞与建筑结构是否有冲突,各部位建筑详图设计是否可行,各部位建筑做法是否合理,水电埋管是否过于密集,是否对结构截面有较多削弱;水电消防空调人防等专业是否有打架相碰现象,为日后施工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边梁钢筋绑扎注意事项。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边梁与边柱靠齐时,由于梁纵筋要在柱竖筋内侧穿过,导致梁外侧混凝土保护层过大(一般都要达到50mm以上),此时梁箍筋宽度应相应减少,以使梁两侧纵筋能与梁箍筋角部贴紧。而在工程实践中大多施工单位都未减少梁箍筋宽度,使得梁箍筋外侧处于悬空状态(即无梁纵筋连接固定,梁箍筋很难与梁纵筋保持正交关系,使得框架边梁受力可靠性有所下降。

2.2梁柱节点钢筋绑扎要点

对于梁柱节点有超过四个方向的梁穿过时,可能导致部分梁面筋的保护层厚度远远超出设计要求(最多时达10多厘米),对梁的承载能力造成很大影响,此时应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并重新核算梁的承载力,同时按梁面筋的实际位置确定梁箍筋高度。工程实践中,往往把位于跨中区域的梁面筋强行抬高(此时梁箍筋也相应抬高,梁纵筋相应由直线变为弧线),此种做法对提高梁的承载力没有任何帮助,相反会大大提高施工费用。

2.3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控制

工程实践中,墙柱钢筋电渣焊接头大量存在焊包不匀的质量缺陷。发生原因主要是钢筋接头端部截面与钢筋纵向轴线不垂直,结果导致临近焊接完成并开始向下挤压时用力不均,最终造成焊包严重不匀,进而有可能降低钢筋接头强度。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在正式焊接前先用气割将钢筋接头端部削平(保证切后与纵向轴线保持垂直),并将表面清理干净。

2.4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施工均在夏季进行,温度较高,为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配合比设计,优选原材料,掺加高效减水剂,控制混凝土水泥单方用量在250kg/m3左右,不掺任何微膨胀剂。(2)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严格控制在30℃以下,降低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升的速度。(3)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板和大梁分开浇筑,均采用斜面分层法,墙体和框架柱采用整体分层法,严格控制分层厚度。(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水平构件覆盖塑料布,竖向构件外挂麻袋片,外包塑料布,浇水次数以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为准。(5)混凝土构件中设置测温监测点,采用电子测温仪定时监测各测温点温度,为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掌握混凝土的有关数据提供依据。

三、框架剪力墙的施工的几个注意事项

3.1适当调整顶部和中部楼层的配筋程序计算中当不考虑分层加载时,对轴向变形影响估计偏大,造成顶层楼面内力值偏大,配筋增大较多。而当考虑施工模拟加载时,中部楼层受轴向变形影响较显著,使配筋量偏小,加上砼的徐变作用,使房屋建成后呈现的内力变化,使中部楼层配筋更偏小一些。

3.2注意复核局部构件受风影响高层中,风力大变化大,往往在受各种因素使风力随时间变动出现阵风时,会使建筑物受到静力和动力的两重作用,因此,要考虑风振以及在风阵作用下结构的不利影响,保证结构有足够钢度和强度,保证防止局部破坏,防止风反复作用下构件疲劳破坏。

3.3结构布置应考虑到能使构造处理简单剪力墙的布置应力求各向均匀,且有利于使断面受力均匀,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量接近,减少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过长的房屋避免在两端设置纵向剪力墙;保证电梯、楼梯井所构成的抗侧力核心区墙体及楼面梁板刚度。

参考文献:

[1]马国力.解析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

[2]王洋.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探微[J].信息化建设.2016(04)

[3]王立慧.对现代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