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值得高兴疯了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范进中举,值得高兴疯了吗?

凌宝军

河北省涿州市第二中学凌宝军

《儒林外史》中有一段关于范进中举的故事,中了举人,却高兴的疯了。有人会问:“不就是中了举人,值得这么高兴吗?”范进中举后的表现虽然让人有些惊异,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科举制度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科举指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科举考试是下层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一个机会,千千万万的人都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唐朝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到了明朝,科举考试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生试也叫院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考中了秀才,身份就发生了变化,地位就比普通人高出一等,就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官府不能随意对他们动用刑罚,见了知县也可以不必下跪。《儒林外史》第三回就写到范进中了秀才以后,他的丈人胡屠户教导他:“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的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范进中举,即参加乡试,考试通过,被称为举人。考中了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的会试,就是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中举,是范进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中举前,他地位卑微,半生穷困,用他丈人胡屠户的话说,“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他到54岁才考中秀才。即使考中了秀才,家中依然穷得揭不开锅,参加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但中举后就不一样了,《儒林外史》第三回说范进中举以后,那张乡绅立即来拜“新中的范老爷”,不仅送给范进五十两贺仪银,而且将一所房屋送与范进住,书中又说“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环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而他的丈人胡屠户也马上变了一副嘴脸,吹捧范进“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态度之转变简直是天壤之别。

所以,范进听到中举的消息,高兴得发了疯,就一点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