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3年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厦门市2013年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欧阳雪郑惠能谢群

欧阳雪郑惠能谢群

(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361000)

【摘要】目的了解厦门市2013年HIV/AIDS流行特征和近年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厦门市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3报告厦门市HIV/AIDS病例136例,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岛内多于岛外;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为20~50岁,术前检测和自愿咨询是样本主要来源;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传播占比增加明显。结论厦门市艾滋病发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地区和性别差异明显,发病年龄呈现两极化。应重点关注性活跃人群尤其是同性人群。

【关键词】HIV艾滋病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171-02

厦门市自1992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后,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HIV/AIDS已成为威胁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病例数据资料来自《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其中空间分布表1按报告地和审核日期统计,其余分析均按现住址和审核日期统计。

1.2方法: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

2结果

2.1时间和地区分布:2013年共检出217例病例,现住址为厦门的136例。近5年来,HIV/AIDS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10年起病例数增幅较为明显;由于厦门市医疗资源较为集中和先进因此周边地区到厦门就诊病例较多从而导致报告病例中现住址为外地的病人较多,但是近几年本地病例增加较为明显。本地病例由2009年的38.9%上升到2013年的62.7%。同时,厦门市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因此,病例中外地户籍所占比例一直较高。2013户籍为厦门本地的仅占28.3%,见表1。

表12009—2013年厦门市报告HIV/AIDS病例分布(%)

现住址为厦门的病例多聚集在岛内两湖里和思明区,2013年现住址为厦门的136例病例中,湖里和思明两区分别有58例(42.6%)和44例(32.4%)见表2。

表22013年厦门市报告HIV/AIDS病例地区分布(%)

地区HIVAIDS合计

思明40(90.9)4(9.1)44(32.4)

湖里49(84.5)9(15.5)58(42.6)

集美15(93.8)1(6.2)16(11.8)

海沧4(80.0)1(20.0)5(3.7)

同安6(66.7)3(33.3)9(6.6)

翔安4(100.0)0(0)4(2.9)

合计118(86.8)18(13.2)136(100.0)

2.2人群分布136例病例中,男性125人,女性11人,性别比11.4∶1。年龄为20~50岁的青壮年120例(88.2%),55岁以上的病例增多,2013年该年龄感染者11例(8.1%)。

未婚93例(68.4%),已婚有配偶32例(23.4%),离异或丧偶11例(8.2%)。

2.3病例来源136例病例中,病例样本来源居前3位的为:检测咨询56例(41.2%)、其他就诊者检测23例(16.9%)、术前检测17例(12.5%),其他样本来源:专题调查、性病门诊就诊者、婚前检查等途径共占29.4%。

2.4传播途径2013年报告现住址为厦门的病例中98.5%为性传播,其中异性性传播68人(50.0%),同性性传播66人(48.5%)。同性传播占比逐年上升,2009-2013年同性性传播占比分别为:26.3%、28.4%、32%、38%、48.5%,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

3讨论

厦门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数逐年增加,尤其近两年增加明显,这与全国情况一致[1]。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男性例数明显高于女性,这与男性性活跃度较高密切相关,同时男男性行为病例的增加也推高了这一比例。②年龄分布呈两极化,年龄高峰比往年提前[1](2008和2010年发病数最多均在30~35岁,但2013年多在20~25岁),且50岁以上病例逐年增多。由于≥50岁的病例与青壮年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2],且年龄是影响预后的极重要因素,所以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将这组患者列为老年HIV/AIDS[3,4],老年病例的出现可能与防护知识的缺乏及老年生活的空虚枯燥有关,这一群体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探究。③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尤其同性性传播占比增长明显。2008年14城市调查报告显示,MSM人群HIV感染率为6.3%,2007年重庆调查该人群HIV感染率12.5%,厦门市2012年MSM哨点监测显示人群感染率5.3%[5-7]。同姓人群性生活活跃、高危行为频繁,极易造成传播,同时由于传统家庭观和社会压力的原因,这一人群多会选择与异性结婚,双性性生活使得其配偶和子女的感染风险加大。以上特征提示我们须高度重视经性传播人群,加强知识宣传及监测,以减缓艾滋病传播速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WHO.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R].北京,2011,11.

[2]NoguerasMM,NavarroG,AntónE,etal.Epidemiologicalandclinicalfeatures,responsetoHAART,andsurvivalinHIV-infectedpatientsdiagnosedattheageof50ormore[J].BMCInfectiousDiseases,2006,6:159.

[3]NguyenN,HolodniyM.HIVInfectionintheelderly[J].ClinIntervAging,2008,3(3):453-472.

[4]李文杰,侯启年,覃锐,等.张家界市永定区1995—2008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点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6):725-726.

[5]鲍字刚,张艳辉,赵金扣,等.我国14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981-983.

[6]冯连贵,丁贤彬卢戎戎潘传波,等.重庆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870-874.

[7]韩梅,冯连贵,蒋岩,等.重庆市2006—2008年男男性行为人群HIV-l感染发病率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87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