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0年抚顺市梅毒报告病例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2004~2010年抚顺市梅毒报告病例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

王旭

王旭(抚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3006)

【中图分类号】R18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009-02

【摘要】目的分析抚顺市2004~2010年梅毒流行的特征,为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报到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抚顺市2004~2010年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286例,其间除2009年梅毒病例报告数及占同期规定上报8种性病的比例短暂下降外,其余均逐年上升。梅毒患者主要为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所占比例分别为36.31%,35.00%和26.86%。各年梅毒病例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148.51,P<0.001)。男女性别比1.06:1,各年梅毒病例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12.54,P>0.05)。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20-49岁年龄段居多。职业分布中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共951例,占41.6%。结论抚顺市梅毒疫情处于低流行时期,应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规范梅毒诊断和报告,以控制梅毒流行。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4~2010年间,本市7个县(区)各医疗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

1.2梅毒诊断标准

2007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病情况2004~2010年全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286例,其间除2009年梅毒病例报告数短暂下降外,其余均逐年增加。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6.48/10万增长到2008年的22.03%/10万,2009年短暂下降到17.33/10万,随后2010年又升至23.22/10万。报告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7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4.20%。(图1)2004~2010年梅毒发病总数占同期规定上报8种性病总数的21.19%,其中梅毒构成比由2004年的2.56%逐年上升至2008年的22.03%,2009年短暂下降到17.33%,2010年随后又继续上升至23.22%。

2.2梅毒病例分期2286例病例中,2004年未发现三期梅毒,2005年未发现三期梅毒和胎传梅毒,其它各年度均发现各期梅毒且所占比例大致保持稳定。其中主要为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所占比例分别为36.31%,35.00%和26.86%。各年梅毒病例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148.51,P<0.001)(表1)

图12004~2010年抚顺梅毒发病率趋势图

表1抚顺市2004~2010年梅毒病例分期分布(%)

表2抚顺市2004~2010年梅毒发病年龄构成情况

2.3地区分布梅毒病例报告最多为新抚区757例和顺城区620例,分别占总报告病例的33.11%和27.12%。其次为望花区358例、东洲区267例、新宾满族自治县95例、清原满族自治县91例和抚顺县59例。

2.4性别年龄分布2286例梅毒中,男性1176例,女性1110例,男女性别比1.06:1。各年梅毒病例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12.54,P>0.05)。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20-49岁年龄段居多,其中20-29岁年龄组占27.60%,30-39岁年龄组占25.59%,40-49岁年龄组占23.53%。(表2)

2.5职业分布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共951例,占41.6%,其次是不详和其它,分别为369例和278例,分别占16.1%和12.2%。其它职业所占比例均不超过10%。

3讨论

抚顺市梅毒流行处于低流行低增长时期,2004~2010年间除2009年梅毒病例报告数及占同期规定上报8种性病的比例短暂下降外,其余均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4.20%。自2004年起国家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各医疗机构对梅毒的诊断和报告逐步规范,加大了疫情的监管力度,故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

梅毒病例分期主要集中在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所占比例分别为36.31%,35.00%和26.86%。各年梅毒病例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148.51,P<0.001)。与北京报告以早期梅毒为主不同[1]。隐性梅毒增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害怕歧视羞于就医,自行用药或者到非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导致未治疗或治疗药物剂量不足,治疗不彻底,病人没有临床症状但仍具传播能力,容易被忽视、漏诊误诊,造成疫情的播散;二是取消强制婚检后,主动检测的人少了很多,缺了这道关卡,一旦一人患病,婚后很可能就变成两人,也是导致疫情上升的一个因素。应提倡主动参加婚检,规范性病诊疗机构,提供宽松就医环境,控制梅毒疫情传播。

梅毒报告病例中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以20-49岁年龄段居多,其中20-29岁年龄组占27.60%,30-39岁年龄组占25.59%,40-49岁年龄组占23.53%,主要是性活跃期的中青年人群。由于梅毒是生殖器溃疡性疾病,可增加对HIV的易感性[2],这就提示我们要针对这个年龄段人群的文化特点,借助艾滋病的宣传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性病防治知识教育。提倡单一性伴,减少性伴和慎重选择性伴。采取有保护的性行为,推广使用避孕套,这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的预防性病的方法[3,4]。这对控制艾滋病疫情也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惠.北京市1994-199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2):85-87.

[2]康来仪.避孕套对阻断HIV/AIDS传播作用的宣传与推广工作[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6,2(6):282-285.

[3]ZenilmanJM,WeismanCS,RompaloAM,etal.CondomusetopreventincidentSTDs:Thevalidityofself-reportedcondomuse,SexTransmDis,1995,22:15-22.

[4]LagardeE,PisonG,EnelC.Knowledge,attitudesandperceptionofAIDSinruralsenegal:Relationshipstosexualbehaviourandbehanviourchange.AIDS,1996,10:32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