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樊永红

◆樊永红河北省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057150

如何使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差为优,一直就是令高中历史教师普遍头痛的问题,也是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要害问题。那么,历史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转化学困生呢?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从教经验和转差为优的实践心得进行探讨。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思想、意志、品质、态度上的问题,有教师教育工作的不足,还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等。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看,其主要原因有:

1.教师在教学要求上实行“平均主义”、“一刀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智能、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按理,教师应因材施教。但有些教师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要求上发出的是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致使一部分同学“吃个饱”,另一部分同学则“吃不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2.教学内容上攀高求难。有些教师认为,反正有部分学生考不上大学,况且历史在新高考中注重的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创新能力,因而,在教学内容上攀高求难。他们热衷于给学生讲那些高深的问题,但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和归纳,忽视了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阐述和运用。这样,就使得原本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很难跟上要求,而且每况愈下,与基础好的学生距离越拉越大。

3.教学进度过快。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在高考前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复习,往往对教学进度安排过快。他们有意识地压缩新课授课时间,过早地结束新课,以便搞“深化”复习。有的教师甚至在高二第二学期的期中就匆忙地结束新课。新课的教学进度安排过快,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消化不良,而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基础没打好,“深化”复习也就没有根基,在复习时必然是如坐云雾。实际上,教学进度安排过快,既对学生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不利,也促使学生超前分化。

4.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只能静心“听历史”,其思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和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因而,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思考历史问题时的缺陷不易被老师发现。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知识难以融会贯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违反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致使一些在知识理解、理论运用上存在偏差的学生,因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点而逐渐地分化成了学困生。

二、转变学困生的对策

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看,转变高中历史学困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在教学要求上,变“平均主义”、“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求宜立足于中等生,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争取在课堂内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听懂、学懂。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在课外辅导上,对基础好的学生,应注重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力;对学困生,则着力于帮助他们理解和归纳基础知识,指点其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做,能使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使学困生“吃得了”,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

2.在教学内容上,变“攀高求难”为“夯实基础、滚动提高”。简单来说,就是要根据大纲要求,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和结构;在适当降低教学内容难度的前提下,使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历史思维方法;在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再适当提高要求,增加难度。在这里,“夯实基础”是转化学困生的立足点,“滚动提高”是转化学困生的努力目标,在教学中,二者应当兼顾。

3.在教学进度上,变追求过快为合理安排。一般说来,应当根据大纲要求,保证新课讲授时间。在学困生面较大的班级,则应当适当增加新课讲授时间,减少复习时间和复习的轮次。学生只有在学习新知识时打好了基础,注重了思维力的开拓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复习时才能如鱼得水,深化才有根基。否则,必定是事倍功半、欲速不达。

4.在教学方法上,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中等生为依托,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注重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优势,调动他们排难解疑的积极性,带动全班。对学困生,则应多鼓励、多提问、多板演、多检查、多辅导、多当面批改作业。只有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只有师生双边都真正活动了起来,历史教学质量才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历史学困生才能逐渐转化。

5.重视转变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历史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全面了解、细致分析形成学困生的各种原因,并善于利用多种渠道、途径、方法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包括加强与学困生的谈心、与其他教师在转变学困生工作中的协作、与学困生家长的相互联系,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历史教师要真正理解到:转变学困生既是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尽的职责,决不能把他们当作工作上的包袱来对待。“至诚则金石为开”。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有时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科学的方法,如果再加上我们的爱心和耐心,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每一个学困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