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罗超达

罗超达广东省东莞市石碣中学523290

摘要本文对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是其他任何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一、注重演示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生动、具体、形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大部分学生是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的。如何把学生好奇心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创新能力上来?笔者认为:应重视演示实验过程的教学,在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最终由学生得出结论。例如“大气压强”的教学,教师可演示:先把小试管放入空的大试管中,快速倒过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试管的运动情况,再放入装有水的大试管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观察到什么?小试管如何运动?从而引起探索的欲望。另外,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除了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外,还应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及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有些探究性实验,教师还可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制订探究方案,然后到前台来演示,并向其他同学展示探究结果。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参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学好物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切实做好探究实验的教学,激发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和创新意识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导实验探究的进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中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中,对于实验中如何捕捉实像、观察实像,这本身就是实验探究的难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实验进程进行引导,实像怎么去寻找,如何才能得到最清晰的像,学生在动手探究中不太注重物距与像距的比较并记录。笔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针对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必要时激励学生敢想、敢做,正确地给予肯定。学生认识到要完整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仅要得到清晰的像,而且要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尤其还要比较像距、物距。有这一层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探究更增加了信心,从这一点上更是激励学生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笔者引导学生,把凸透匀当平面镜,把蜡烛火焰当游鱼看待,学生终于明白,虚像观察时需要逆着射出光线的方向去观察,才能发现它,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于是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合作,都观察到了虚像。可以说,这个科学探究,在笔者的不断引导并激励下,同学们都完成了这个实验,探究的规律都很全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三、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种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甚至有的组提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弹簧测力计匀速不易控制。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可以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无论从操作性还是误差方面都得到改进。操作性方面,长木板可以是变速的。误差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华。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分组合理、分工明确;②组长相当于小老师,一定要培训好;③教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④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四、重视课外实验,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外实验是课内的补充,通过课外实验,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深化与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识。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它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延伸。有些实验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如:观察液体的蒸发、扩散和室温变化等现象。不适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只能在课外进行,这些实验需要进行持续的观察、对比。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耐心、毅力等优良品质是很有作用的。学生通过课外实验,自己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当创造和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物理实验的创新途径

为了能从各方面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验创新能力,在平时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学习光学后组织学生制作管易的潜望镜;充分利用开放性试题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又动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斗志,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3】张春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教师),2010,(06)

【4】熊刚:谈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贵州教育,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