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模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1

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模式的思考

席靖雅

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300120

摘要

建筑工业化的主导和实践者应该是承建单位和预制建筑构件的生产厂家,而非建筑设计单位。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施工模式很难“激励”设计公司主动为“工业化”而主动做出改变。西方国家将“设计责任”转移到施工单位上,当设计单位完成了某个阶段的图纸设计后,施工总包单位介入,由施工单位引导设计单位完成技术深化图纸的设计,最终完成项目,而相应的设计责任,都在施工总包身上。因此,作为项目建设者的建筑总包,出于责任和利润的内在动因,拥有了强烈的采用预制装配化建筑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工业化责任动力

正文

装配式建筑是近期很火热的一个话题,建筑的工业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对于建筑的工业化,其要求是“建筑工业化以技术为先导,将现代工业生产的成熟技术经验应用于建筑业,把不同类型的房屋作为工业产品,分别采用成套的标准构配件和统一的结构形式,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建筑定型产品,同时按照专业分工,先在工厂集中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再在现场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和安装。”【浅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丁冠群中华建设2017年08期】。由此可见,这种要求,带有明显的工业化和产品化的特征,其主导和实践者应该是承建单位和预制建筑构件的生产厂家,而非建筑设计单位。而笔者以近些年的从业经验来看,目前的国内设计模式,很难实现设计到施工一体化,整体预制的模式。其核心原因,就是项目建设的主导者不同。本文将以国内经验和国外的体系知识作为对比,简述建筑产业改革主导者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一、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施工体系分析

我国的建筑工程模式,是传统的设计完成所有施工图深化,由施工单位统一组织施工的模式。即由设计单位完成所有的施工图纸,甚至包括部分深化图,随后完成图纸审查。完成施工图审查的图纸交由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施工单位的话语权较低。

由于这种“传统”的模式,是由设计单位主导,由于设计单位的核心利益诉求在于图纸符合规范,完成图纸审查,施工的实操性是其次要要求。

这种模式,很难“激励”设计公司主动为“工业化”而主动做出改变,因为由此做出的改变,很可能无法满足图纸审查单位的技术要求,或者,同样的,图纸审查单位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对于基于工业化而创新的图纸,也不知所从,两者均缺乏内在的工业化创新动力。

二、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建筑设计施工体系分析

与国内的这种“传统”的模式作为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对全新的施工模式有了多年的实践。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西方国家将“设计责任”转移到施工单位上,当设计单位完成了某个阶段的图纸设计后,施工总包单位介入,由施工单位引导设计单位完成技术深化图纸的设计,最终完成项目,而相应的设计责任,都在施工总包身上。因此,作为项目建设者的建筑总包,出于责任和利润的内在动因,拥有了强烈的采用预制装配化建筑的内在动力。

英联邦作为相应建筑施工模式的的先驱,最早就引入了“设计+建造”合同模式,以及“两阶段招标”的施工模式。具体就是,设计师完成Stage3(类似于国内扩初设计)深度的图纸,即可由施工单位介入,将施工单位习惯的构造节点做法,以及总包单位通常合作的各个分包厂家的习惯做法,统一深化到施工图里,并且最终由施工单位承担所有的深化设计及施工责任。施工图设计单位由总包指定,相应技术责任由承建商控制的设计团队承担。这是一种非常典型和清晰的“生产者主导”的模式。

澳大利亚更为夸张,在设计单位完成了初步的方案深度(平立剖,室内精装修配置基本标准,类似于英国的RIBAStage2)的图纸之后,即可开展施工招标工作,同时可以基本锁定项目工程总价。

美国与英国类似,但是施工单位的话语权没有英国模式高。其具体设计、施工责任,由具体的合同条款和合作模式确定。但作承建商的总包,依然对技术图纸有较强的控制力。

由于合同价值较大,利润空间也较大,施工总包单位亦希望尽快完成项目,工业化及预制生产的模式更适于他们。相比于中国设计、施工各自为战的模式,这种承建商主导的模式,无疑从内在动因上,更有利于建筑产业向模块预制的工业化路径上发展。

三、其他因素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影响我国的预制建筑普及。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建筑人工相对便宜,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人非常昂贵。以英国为例,最普通的工人,20英镑一小时为最低标准,且法律规定不可加班,每周固定工作40小时。而我国现场工地加班加点,聘用廉价的临时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工厂预制对于施工单位带来的工时和成本节约,在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面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此外,中国的建筑市场规模巨大,许多地标性质的项目,也不利于所有核心部件都采用工厂预制这种模式。而且,由于地域广大,各地方的设计标准也有所区别,不利于标准化。

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施工单位采购预制装配建筑的动力不足。

四、结语

由于我国建筑产业也面临升级的问题,人工也越来越贵,工厂预制化从远期来看,必然是具有成本和工期优势的。此外,由于我国依然有大量的标准化、模式化的住宅社区开发项目,总体规模需求依然很大。建筑装配式,预制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而我国目前传统的建筑单位“按图施工”的模式,很难从源动力上促进建筑工业化。欧美国家的以总包施工单位主导的“设计+施工”模式合同,能够充分以工业化的角度,促进产业的升级发展,值得我们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