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调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4
/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调护

陈学军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心卫生院641313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应的人们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人们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与饮食健康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在当前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且临床发病率不断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临床上常表现为患者出现腹部疼痛、餐后腹部不适以及嗳气等,对于患者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采用积极有效的调护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我国中医认为患者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情志不舒,继而影响到患者肝部,即造成了患者肝气滞郁,导致患者升降失常,是患者出现上腹部胀、嗳气等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中医中同样认为患者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患者饮食不洁、外感邪毒有关。总的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发病机制存在较多类型,以患者情志不舒、饮食不洁而导致脾胃虚弱所造成。因此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中药服用以及中医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中药调理

依据中医辨证分型的诊断方法,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肝胃不和、脾胃湿热以及寒热错杂症。因此在患者的治疗调护过程中,需要依据患者病症情况,具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用药。

肝胃不和证患者常在临床上表现为患者胃部胀痛,两肋胀满情况。在用药时,需要选择为患者理气疏郁为主。临床上常使用以陈皮、柴胡、川穹、香附以及甘草等为主方的菜户疏肝散为主要治疗方式。

脾胃湿热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患者腹部胀痛,口干舌燥。在该类患者用药时,常使用以清热化湿并能够理气中和的连朴饮为主。其药方主要包括制厚朴、川连、制半夏以及焦栀等药材为主。

寒热错杂症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患者腹部疼痛,遇冷加剧,同时存在口干口苦情况。针对该类患者,则需要为患者辛开苦降、养胃开痞为主。主要采用半夏泻心汤为主要治疗药剂,其中包含半夏、干姜、人参以及黄连等。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疾病,缓解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护理调护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诊断与治疗中,采用中医调护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于保护患者肠胃功能不受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包括艾灸治疗、穴位按摩以及拔火罐较为常见,具体如下。

艾灸疗法主要是指通过采用以艾绒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反复烧灼患者体表腧穴位置,从而能够无患者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从而实现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与调护。同时可以依据患者病症情况,选择患者中脘血、省却穴以及天枢穴采用隔姜艾灸疗法,患者每天接受1次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

穴位按摩的重点在于通过按摩经络穴位,使得人体免疫力提升,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从而实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有效调护。具体是指与患者足三里穴为主,每日按摩3次,每次按摩15分钟,按摩力度使患者感受到酸胀麻为最佳。同时为了达到调护目的,以患者餐后1小时开展穴位按摩为主,从而实现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并实现通经活络,疏气中和的效果。

拔火罐是较为常见的中医调护方法,是通过抽吸、蒸汽等方式实现罐内负压,后将罐吸附与患者腧穴等穴道位置,从而促使患者表面皮肤淤血。通过拔火罐可以时患者祛湿通络、消肿止痛的效果,对于改善寒热错杂症、脾胃湿热具有良好效果。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的分析,中医将其归于“胃痛”一类,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脾胃失调、肝气郁滞所造成的疾病。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中存在多种类型,因此实现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有效调护,需要依据患者实际病症情况来开展。总的来说,临床中医对于诊断治疗患者具有有效,通过不同的中医药治疗以及相应的中医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通过中医调护方式,能够有效实现患者病症减轻,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