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万年教授经方使用附子验案3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彭万年教授经方使用附子验案3则

胡艳萍

胡艳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315-02

导师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医疗、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擅用经方治疗疑难疾病且疗效卓著,在运用有毒中药上更有独特的心得体会:(1)顺用。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如患者表现为脾肾阳虚证型,熟附子的应用就顺其自然。所以在临证时遇脾肾阳虚的证型往往提笔即熟附子;所谓有是证用是方。(2)逆用。相反、相畏的药物不是应用的必然禁忌。但在应用时仍需谨慎。强调炮制、用量比例合适,方可增效减毒。(3)巧配。姜附并用,炙甘草大量用可增强温补脾肾之力,降解附子毒性。故强调用量、服用时间与配伍的重要性。常附、淮、萸相配以减少附子燥毒之性。(4)鉴古。知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相反相畏药物合用方剂,如甘遂半夏汤及赤丸等,可资借鉴。笔者临证跟诊数载,耳濡目染,对导师运用有毒方药的经验感受良多。此谨举导师运用有毒方药临证验案数则为例说明之。

1.治糖尿病腹痛急症案例

患者李X,女,75岁。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常于彭师处开中药治疗,病情稳定。2014年7月26日,突发右下肢疼痛,并呕吐。于我院急诊科治疗。对症处理后,呕吐虽止,但随即出现腹胀,无排气、排便;再次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遂送至彭师处诊治。时症:患者呈急症苦倦面容,语气低微,腹痛、腹胀明显,欲呕不吐,不思饮水,口苦;无法下咽食物;右下肢疼痛;3日无排大便,排气少;小便黄、少;触诊腹部膨隆,疼痛拒按。舌红苔白厚,舌中裂纹多,脉沉偏弱。处方:柴胡6g,黄芩15g,桔梗15g,炙麻黄6g,熟附子10g(先煎),细辛5g,川连6g,藿香15g,鱼腥草15g,广木香15g(后下),炙甘草6g。四剂药尽,患者复诊,见患者面容舒缓,语声较上次洪亮,自诉服上方一剂后,即排气有大便,便量偏少,腹痛感减轻,仍有欲呕感,可进食少量;但仍腹胀,双下肢无力感明显,脚软,行走无力。其脉细弦,舌红苔黄厚,舌中裂纹多。彭师处方:柴胡8g,黄芩15g,桔梗15g,熟附子10g(先煎),川朴15g,川连6g,藿香15g,广木香6g(后下),细辛6g,炙麻黄6g,大黄6g,鱼腥草15g,炙甘草6g。四剂药尽,再次复诊时,患者面带喜色,行走有力,自诉腹痛腹胀完全消失,无呕吐,可正常饮食,大便1-3次/天,小便正常。其舌红苔白,脉弦。其血压、血糖控制均可。后治疗继续以基础病为主。

按:患者突发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稍有缓解,但随即又发,原因与时令节气、患者年龄、基础病均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发病季节为夏季,岭南地区夏季多潮湿,湿性重浊粘滞,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湿滞经络关节,阳气布达受阻,可有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感;脾主运化水湿,喜燥而恶湿,但对湿邪又具有易感性,故脾运湿而恶湿;湿气困阻脾胃,则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可有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小便短涩之证候。患者于夏季感受湿邪,脾土受困,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故有腹胀腹痛、不思饮食;湿邪内阻,水饮内停,故小便短少,大便困难;湿邪停滞关节,故出现下肢疼痛沉重,行走不利;患者年龄偏大,肾气不足,加之脾阳受损,气机失畅,胃气反逆,故出现欲呕之症;患者本就存在慢性病反复发作,病程长久,故脉象沉而弱;舌苔白厚亦为湿邪停滞的表现。彭师两次处方以小柴胡汤合麻黄附子细辛(具毒性)汤加芳香化湿药加减,迅速解除患者欲呕感,缓解腹胀腹痛,除湿理气,而用药有效。初方广木香用药15g,意在行气止痛,着重止痛;二方中广木香用量6g,是以患者腹痛大有缓解,仍有胀感,故加川朴消胀止呕;两次处方均加以藿香芳香化湿,鱼腥草通利小便。老年病人症急病杂,故与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取效。

2.治高血压案例

患者伍XX,男,76岁。因高血压病常在彭师处用中药调治,平素血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014月8月22日就诊前突发心悸、头晕,时测血压210/180mmHg。观察患者神情无神,大汗淋漓,唇紫。彭师立即予患者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化,口服降压药“波依定”降压,扶患者至安静地休息。20分钟后,患者觉心悸减轻,头晕好转,已无大汗出,测血压150/90mmHg。观其面色和缓,舌质黯淡偏胖,脉象和缓。处方:柴胡8g,黄芩15g,桔梗15g,熟附子8g(先煎),菟丝子15g,夏枯草15g,丹参15g,赤芍15g,地龙15g,三七10g(先煎),猪苓15g,炙甘草8g。日一剂,共三剂;另三七、红参、西洋参各10g,煎水频服。3剂后,患者复诊。观其面色红润,精神佳,近三天血压值恢复以往水平,无头晕、心悸现象,纳可,二便调,唯有夜间睡眠欠佳。彭师诊脉,脉弦有力,舌质转红体略胖,苔薄。继续巩固用药: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熟附子8g(先煎),菟丝子15g,杜仲15g,丹参15g,山药15g,三七10g(先煎),防风15g,白芷15g,夜交藤15g,炙甘草8g。共7剂。嘱其按时作息,不可过于劳累,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患者再次复诊,已无特殊不适。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者,意在木郁所发病之病。本案患者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肝风”“中风”等病证范畴。一般认为,高血压与肝的关系密切。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可以伤肝。病虽属肝,然乙葵同源,肝肾相生,火之虚旺,必助于火,而木气横逆,复损于脾胃,木克土也[1]。患者一向血压控制稳定,突发心悸、头晕,一是处于嘈杂环境,扰乱心神,紧张不安,以至心情抑郁,怒气伤肝;而肝火虚旺,损及脾土,脾胃升降失职,则清阳之气不能布于上,浊阴之气不能注于下,故有头晕;二是患者年龄偏大,肾气本就虚损,加之突发症状,更加虚弱以至心血得不到濡养,出现心悸、唇紫。彭师嘱患者舌下含服复方丹参滴丸化瘀理气止痛,缓解其极度不适症状,待其好转后,观其舌脉,以补益脾肾、活血化瘀为法,再开方治疗。一方中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附子、菟丝子温补肾阳,夏枯草、地龙平肝潜阳,余丹参、赤芍、三七等活血化瘀,柔滑血管,达到缓解症状,解除病痛之效果。另嘱患者三七、红参、西洋参各10g煎水频服,亦有保健活血降压之功效。本案特别之处在于:“风火相煽”的急症高血压心悸头晕患者,仍用大辛大热有毒的熟附子等取效。

3.治糖尿病重症案例

患者程XX,男,33岁。患者多饮、多尿,消瘦3月余,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尿液结果提示:空腹血糖1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13.50%,尿糖(4+)、尿隐血(1+),确诊为2型糖尿病,因觉西药副作用较大,故未服用西药降糖药降糖;后患者出现心慌无力感,在别人介绍下至彭师处就诊。2015年2月13日初诊。患者诉近3月消瘦10斤,体乏,心慌无力,每日饮大量水仍觉口渴,尿多有泡沫,饮食正常,睡眠欠佳,接触患者可闻到患者呼出淡淡烂苹果味道。患者舌红苔白中有裂纹,双手脉浮数弦。彭师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熟附子10g(先煎),丹参15g,淮山15g,山萸肉15g,田七片10g(先煎),猪苓15g,炙甘草8g,玉米须15g。因春节原因,开方14剂,日一剂,遵医嘱服用,作息按时,饮食清淡。2月27日第二次复诊,患者再次验血、尿指标,空腹血糖降至9.0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至10.0%,尿糖转阴,尿隐血转阴。服用14剂中药后,患者症状好转,体乏力感减少,心慌消失,口中无呼出烂苹果气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下降,而尿糖、尿隐血转阴,说明治疗有效,避免病情加重,发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地步。

从上述三则医案中可以看到,彭师在处方时,常用到附子。附子在仲景《伤寒论》中以及各版本《中国药典》当中,均为有毒中药,而本论文在前文中对附子这味有毒药物进行详细描述,在此,根据笔者平素跟诊中对导师使用附子的经验理解做简单论述。导师处方时使用有毒中药,是“有斯证用斯方”,在治疗病人的临床中,通过辩证论治、望闻问切后,辨明病机是虚寒痰湿的情况下,使用附子,达到温阳的效果,而不会发挥附子的毒性作用;另外,导师应用附子,通常是“先煎”,而不是生用,根据病人体质,用量从5克到10克不等。通常14岁以下的小患者因年龄偏小,身体承受能力较弱,起始量为5克,温阳有效,且不会有燥热迹象,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加量或者维持原本剂量;一般体质偏弱的年轻女性或者年纪偏大的患者,导师经常予8克-10克的药量,此类患者因为工作或者压力过大的原因,脾肾亏虚,常感到四肢冰冷、心慌气短,加之体质又弱,药量过大恐过于燥热,故8克或10克附子配伍补益其它健脾益气之品,既能达到温阳除湿有效,又能免于药量大而燥热。当然,导师也有大剂量用附子获效的案例。导师能娴熟应用附子等有毒方药,我想一方面是导师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是导师熟读仲景经方,灵活运用经方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