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进展

胥勇李春艳

(射洪县中医院四川遂宁629200)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瘘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行胆囊切除术后胆瘘患者9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式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该9例患者中胆瘘的原因包括胆管损伤、胆总管壁损伤、钛夹脱落以及肝管横断伤,经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已痊愈。结论:针对胆瘘原因,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瘘;原因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189-01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以其微创、视野清晰等优势,在临床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价值显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基层医院常用术式之一,已经实现了全面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其术后容易出现胆瘘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严重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本次研究回顾式分析了本院9例术后出现胆瘘并发症患者的发病原因,总结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行胆囊切除术后胆瘘患者9例为研究对象,该9例患者中男3例,女6例,年龄范围13~69岁,均数(49.3±11.7)岁,均已确诊为原发性胆囊疾病,无其他重大脏器疾病。病例胆囊息肉计1例,慢性胆囊炎计7例,急性胆囊炎计1例,除急性胆囊炎为急诊手术外,其余患者均另行手术安排。

1.2方法

回顾式分析本院所收治胆囊疾病患者中术后出现胆瘘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行LG后发生胆瘘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病例资料以Excel整理成表,以便于总结分析。

2.结果

经对本次研究病例的分析,其术后出现胆瘘的原因及处理如下:迷走胆管伤5例,3例于术中发现,及时设导管,缝合后定期清理消毒,引流(每日流量20~40ml),经12d引流后,均无引流液,检查确诊无积液现象,拔管缝合,以无菌纱布覆盖包扎。2例术后患者反馈腹部疼痛,检查见肝下积液,均行穿刺引流,11~14d后,患者胆瘘症状消失。胆总管壁电灼伤2例,术后2d患者出现腹膜炎症状,经B超检查,见积液,抽取化验,见胆总管裂孔(1例2mm×3mm,1例1mm×2mm),缝合后以T管支撑引流,术后随访未见异常。钛夹脱落1例,术后患者高烧、腹痛,未见明显积液,5d后,症状加重,经探查,见钛夹脱落,重新夹紧后,治愈。肝管横断伤1例,术中中转开腹,行端端吻和,并以硅胶管连接,支撑半年,随访未见异常。本次所有胆瘘并发症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异常情况,未见狭窄。

3.讨论

3.1术后胆瘘发生原因

行LC后发生胆瘘多有肝胆管、大胆管侧壁损伤以及夹闭脱落等导致,该类情况均会造成胆管压力增加。据相关统计,胆瘘发生率约为0.1%~0.5%,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不断普及,并发症发生率呈现为持续增长趋势。检查与术中操作不当是引发胆瘘的主要原因。在检查过程中,由于为有创检查,故可能引发胆汁流出,进而造成胆瘘。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如存在野蛮操作,电凝钩使用不当等,均易损伤胆管。此外,在残端结扎脱落时,也会由于胆汁泄露而引发胆瘘。受患者个人因素影响,也可造成自发性胆瘘。

3.2胆瘘预防措施

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胆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必要切实落实预防工作。首先,应该加强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外科医生学习基础知识,确保其能够对胆道解剖结构有充分的认知,并加强实践训练,规范其手术操作,提高其责任意识,坚决杜绝野蛮操作问题,进而在保障手术质量的同时,实现对胆瘘的有效预防。其次,术中还需要尽可能确保术野的清晰,尽可能利用30腹腔镜,扩宽视野,在便于操作的同时,防止由手术造成创伤,并及时于术中发现患者胆管损伤,以便于及时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正确解剖Calot三角,确保定位点设置合理,确保能够较好的解剖出胆管。当患者胆管直径较大时,在切除胆囊后应该先以丝线做好结扎工作,再置入钛夹,以避免脱落。另外,胆囊床剥离过程中,应该对剥离深度进行控制,防止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当粘连严重时,需及时行开腹手术处理,灵活选用手术方案。此外,还需要做好检查工作,确保术后无胆汁泄露问题。

3.3胆瘘治疗措施

胆瘘的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理。术中要做好异常情况的观察与分析工作,尽可能在术中发现可能引发胆瘘的危险因素,以便于及时治理。手术结束之前,需要对肝胆外管的完整性进行仔细炎症,并对切口末端钛夹的牢固情况进行验证,并注意是否存在盲目电凝造成的敢管壁损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用无菌纱布按压创口,时间持续3~5min,当发现存在黄染现象时,需要及时找出原因。在原因不明时,应该及时进行胆道造影,通过有效检查,找出原因,并及时处理。在处理横断伤时,应该首选端端吻合术,并放置支撑,以提高吻合效果。当患者术中由于炎症渗液、渗血问题严重,但未见胆管损伤是,应该合理设置引流管,并加强对患者情况的监控,确保患者无黄疽、发热,当引流量已经达到可保守治疗标准时,应及时拔管处理。否则,需要进行再次检查,并针对其原因见处理。对术后可能存在胆瘘但未放置引流管时,可通过B超进行检验,如存在积液,则需要及时进行穿刺引流。

综上所述,要结合术后胆瘘发生原因,切实做好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价值,保障疗效。

【参考文献】

[1]朱怡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152-154.

[2]陈德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发生原因与防治[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42-43.

[3]潘勐,陈晓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5(2):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