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论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管理

段晴

段晴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0051)

摘要: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内部审计活动中管理好与各方的人际关系。本文从这一命题出发,探讨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活动中管理好与各方人际关系的意义,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和管理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管理意义;遵循原则;管理方法

在内部审计实务中,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会与组织管理者、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职员之间相互交往与联系产生人际关系,也会与组织外部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税务机关、往来银行、法律顾问和专家等之间产生人际关系。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有效地对本组织的财务活动、经营效益和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基本保证。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管理是内部审计人员为了实现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建立良好合作与协调关系的目标,所采取的审计沟通、关系协调的具体业务活动,是整个内部审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内部审计实务中,加强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一、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管理的意义

内部审计是经济管理体系的一个分支,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沟通不畅,就难以得到相关部门或个人的合作与配合,内部审计就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管理好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取得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理解和配合,提高审计效率。在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与组织管理者之间、被审计单位之间以及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常常由于缺乏恰当的沟通,导致大量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模糊。这些问题的存在,极易造成误解,增加工作中的阻力,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导致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因此,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人际关系,首先是为了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取得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士的理解和配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2、有利于保证审计结论有效发挥作用,增强审计效果。客观、恰当的审计报告需要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帮助才能得出,审计结论的贯彻执行以及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都有赖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支持和配合。3、有利于维护组织的最大利益。内部审计具有服务上的内向性,它是为本组织、本单位服务的,是组织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因此,内部审计应当立足于组织内部,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人际交往,在综观全局、均衡各部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保证组织整体最大利益的实现,而不能为了个人、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组织的整体利益。

二、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管理应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兼顾灵活性,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原则。1、法律、法规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基础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在谋求良好关系的人际交往中应当以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和前提,依法行使职权,遵循职业准则,保证内部审计质量,规避内部审计风险。2、灵活性为辅助。灵活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在不违背法规、制度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人际关系,以“双赢”的思想为指导,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内部审计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人员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应保持其职业谨慎性,合理关注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程度,不能以不适当的审计风险程度为代价,来换取人际关系的灵活性。3、相对独立性为保证。相对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是审计工作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在处理好人际关系时,应当保持相对独立性,不能为了谋求良好人际关系而丧失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管理的方法

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管理的方法,也就是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技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人际交往中所谋划和设计的工作方略和对策。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人际关系工作时,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间和地点,以及不同的业务交往,积极、及时、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

1、与组织管理者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是组织的内部机构,接受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与组织管理层进行沟通,以争取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1)积极、主动向组织管理层报告工作。通过经常性的工作汇报,使领导充分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本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以争取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支持;(2)与组织管理层就审计计划达成共识。内部审计机构应将年度审计计划、人员计划、财务预算等提交领导审批,如有变化应得到领导的批准;(3)咨询组织管理层,以了解内部控制环境;(4)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结论,及时向组织管理层提出各种审计建议;(5)发出书面审计报告之前,要利用各种沟通方式征求组织管理层的意见,以保证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落实。

2、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和谐的审计与被审计关系能使审计环境得到优化,审计效率和效果才能得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争取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2)在实施审计前,利用审计通知书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书面沟通,审计通知书内容的表述应清晰、简洁,并具备可行性;(3)通过询问、会谈、会议、问卷调查等沟通方式,了解内部控制的情况;(4)通过口头方式或其他非正式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发现;(5)在审计报告提交之前,以书面方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正式结果沟通。

3、与组织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看,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并列的,地位是平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组织内其他职能部门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在了解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情况、寻求审计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落实审计决定、有效利用审计成果等方面取得组织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1)宣传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有关的审计法规,让各部门对内部审计确立正确的认识。(2)不要凌驾于其他职能部门之上,把自己当成至高无上的、万能的“救世主”,对其他部门发号施令。(3)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在作出审计结论前应征求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并以满腔的热忱积极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4)客观公正,处理问题不能带感情色彩和个人恩怨。

4、与组织外部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关系。内部审计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需要得到组织外部相关机构和有关人士的认同与支持,以及时获得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例如通过银行函证取得可靠的审计证据;合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协助,如资产评估、工程验收、法律咨询等。因此,处理好与外部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人际关系对内部审计工作也非常重要。

总之,内部审计活动中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执业经验等外,还需要管理处理好内部审计的人际关系。在内部审计活动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尽量取得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及时获得可靠的信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提出的意见能够切合实际得到认可并贯彻执行,最终实现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法规)[Z].2005-5-1.

[2]蒋芝花,张小艳论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J].交通财会,2007,(5).

[3]蒋芝花,张小艳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的处理[J].财会月刊(综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