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周瑞华

周瑞华《当代经济》杂志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关于运输服务业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包括国际运输在内的服务贸易,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因此,研究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巨大

运输服务贸易是传统货物贸易的增值服务形式,也是一国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运输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具有极强的关联性,也就是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原动力和市场机会。然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较之世界发达国际比较落后,较之我国的货物贸易发展也相当滞后,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却连年高额逆差。从表1可知,一是运输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传统的主要服务内容,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二是虽然运输服务出口连年快速增长,但却连年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且在1999-2008年连续10年比当年全国服务贸易的差额还要大,2009年虽然比同期服务贸易差额要小,但却创出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总额和逆差同比扩大的两个新纪录;三是巨大的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不仅昭示我国运输服务进出口严重失衡,也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发展。

2009年初我国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货物进出口贸易一度下滑,但很快止跌回升,全年进出口贸易仍达到22072.7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进口总值10056.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13.9%、16.0%和12.2%,然后,由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只有236.2亿美元,同比却下降了38.7%,跌幅远大于货物贸易和运输进口贸易,而由国外公司承运的运输服务进口额为466.0亿美元,同比只略微下降了7.4%,致使我国运输服务逆差创新高,达到-229.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2.94%,占同期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77.64%,仍为我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

国际上常用TC指数来测定、衡量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小。TC指数反映的是贸易竞争力指数,它是一国某一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数值均在±1之间。指数值越接近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指数值越接近于1则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等于-1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

从表2可知,我国运输贸易的TC指数值一方面长期在低于0的负数值区域地位徘徊,与丹麦、韩国等世界运输贸易强国比较有较大的差距,竞争力不强,在国际物流运输市场上仍处于弱势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在加入WTO以后,TC指数的负数值越来力的大小。RCA指数表示的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额占其当年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种产品出口额与当年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率,它剔除了国家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所以较好地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优势,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出口产品(或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在1.25--2.5之间,则表明该出口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在0.8-1.25之间,则表明该出口产品具有中度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较弱。

从表2可以看出,丹麦在世界运输贸易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有较强的竞争力,日本、德国具有中度竞争力,而我国的竞争力则显得较弱。同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随着我国货物贸易的强劲增长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运输服务的RCA指数趋势向好,显示性比较优势竞争力正在有所增强,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我国运输服务企业经营业绩较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不断地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货物贸易得以快速发展,198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16.8亿美元,1999年达到3606.3亿美元,2009年虽然遭遇世界金融危机,比2008年下滑,却依然创出22072.7亿美元次新高,分别是1989和1999年贸易额的19.76倍和6.12倍。我国的国际运输服务企业与国际先进的运输企业相比,显得规模较小、核心竞争力偏低,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经营状况堪忧。2009年是国际运输服务的“寒冬”,运价降低、订单减少,企业经营业绩普遍出现大幅降落甚至亏损。我们研究沪深两市的八大国际海运企业的2009年报发现(参见表3),表现不如人意,每股收益同比全部为负增长,其中外运发展业绩下滑最少为-63.52%,中海集运出现同比巨幅下滑为-5058.93%。中国上市公司2009年十大亏损企业中,国际航运业两家上榜,中国远洋以亏损75亿元沦为2009年沪深两市的“亏损王”,中海集运2009年也大亏64.89亿元,较2008年净赚1.31亿元剧减50倍,成为沪深两市亏损第二多的上市公司。可见我国国际运输服务企业竞争力亟待提高。

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五大对策

国际运输服务既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又是国际商品贸易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增强,运输服务贸易,特别是运输服务出口贸易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增强其竞争力的办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发布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特提出运输服务发展对策的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政府要加大对运输服务贸易,特别是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支持,优化发展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环境。一是要理顺管理体制,尽快改变国际运输服务多头管理的局面,避免条块分割、资源分流,发挥政府在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指导、协调、监管的职能。二是应尽快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管制体系,加强法规建设,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输服务管理体制,构建有效的“国货国运”、“国油国运”、“国煤国运”的运行机制。三是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活动,在国际相关规则制定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以有利于我国运输服务企业公平参与国际竞争。四是要制定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税收、融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基础建设,提高承运能力

运输服务贸易是国际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对物流运输的需求很大,但运力不够是制约我国国际物流运输竞争力的“瓶颈”,也是造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的要因。因此,我国要加强国际运输服务的基础建设,提高我国国际运输能力和竞争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国际港口、国际机场、国际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国际运输服务的生产要素。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国际运输的现代化装备,增加运载工具,特别是要增加大型油轮、干散货运输船、铁矿石运输船的建造和营运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完善EDI物流运输信息服务系统。四是进一步加强运输服务的国际化、集成化、精细化、一体化、标准化、便利化的进程,提高我国国际运输服务的承运力。

(三)加强资源整合、提升竞争能力

国际运输企业是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主体,也是提升国际运输竞争力的关键。发展国际运输服务贸易要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强强联合的政策,构建大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的运输企业集团。一是大型运输企业强强联合,加强重组和整合,如中国外运与中国长航集团公司全面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构建成“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使国内的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中小运输企业之间通过资源优势互补的整合,取长补短,如东方航空与上海航空合并重组,形成更高层次的优势企业或业务联盟,提升我国运输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中小运输企业还可与中国远洋、中远集团、中集集团、中国国际航空等大型国际运输集团联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际运输企业集团。三是通过参股、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加强港口、航线、运输、货代一体化经营,构建大型、综合性的国际运输服务的企业集团。四是继续扩到运输业的对外开放,主动地“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利用外资构建运输服务的跨国经营企业,加强国外物流服务网络建设。

(四)创新营销管理,加强客户服务

当今市场的竞争格局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国际运输服务企业创新营销管理、加强客户服务,构架好、发展好、维护好国际货物运输供应链。一是要利用4PS营销组合原理融入供应链,与进出口企业签订运输、货运代理服务合同,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货物贸易“国货国运”的承运比重。二是要利用优化4CS营销组合原理服务供应链,与大型进出口企业联合,结成长期的战略联盟,如中远集团与宝钢、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就铁矿石进口运输订立合作协议,营造国际贸易产业竞争链,形成稳定的运输服务市场。三是利用4RS营销组合原理协同供应链,努力促进我国的进出口企业出口用CIF价格术语、进口用FOB价格术语成交,并由我国的物流运输企业承担运输服务,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综合效益。四是加强CRM工作,要服务好现实的运输客户,以质取胜,与客户结成稳定的战略同盟。同时还要着力开发新的客户,融入更多进出口企业的供应链,并为之服务好、协同好。

(五)培养运输人才,促进贸易发展

运输服务贸易发展需要人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提升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减少贸易逆差,做大、做强国际运输企业,急需大量的各类各级专门人才。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运输服务贸易人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国际物流运输人才的比较优势。二是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国际货代协会、中国交通运输企业协会、中国船东协会等组织,要加强运输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推行职业培训、职业认证、职业技能竞赛等人才培育的工作机制。三是大中专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好物流运输专业,并要近一步深化教育创新与改革,注重学与思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加强订单培养,加强实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国际运输服务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四是国际运输服务企业要积极引进人才,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有计划地选派员工外出进修、举办企业内训、组织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提升员工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