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对手足口病病情判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对手足口病病情判断价值分析

王怡1马云2

王怡1马云2

(1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262700;2山东省临朐县五井中心卫生院262600)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对手足口病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了11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Ⅰ期患者47例,Ⅱ期患者34例,Ⅲ期患者34例。分析不同病期患儿白细胞、血糖检测结果与病情的关系。结果III期病例在入院初期白细胞和血糖明显高于Ⅰ期和II期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和II期病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细胞、血糖监测在判断手足口病病情判断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白细胞和血糖明显升高者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可部分阻止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关键词】血糖手足口病病情预后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09-01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感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A16,CAl6)或肠道病毒EV71型(enterovirus71,EV71)感染引起[1]。EV71有明显的嗜神经性,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重要病原。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由EV71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病情可于短时间内迅速进展,发生肺水肿、肺出血以及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高危因素的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和及时阻断病情进展是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在此,作者把临床上最易操作和实施的白细胞和血糖监测与重症患者临床相结合,探讨其对重症病例的病情判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2月10日至2010年7月15日的手足口患者中随机抽取11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Ⅰ期患者47例,占41%;Ⅱ期患者34例,占29.5%;Ⅲ期患者34例,占29.5%。男69例,女46例,年龄4月~5岁,各期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手足口病诊断参照我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9版)》的临床诊断;分期标准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I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期;Ⅱ期:神经系统受累期;Ⅲ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1.3血糖监测方法所有病例在入院时检测静脉血糖,血常规,重复监测采用强生牌简便快速血糖仪检测末梢血。血常规检测采用Backman-Counter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程度手足口病患儿血糖检测结果由表1可见,III期病例在人院初期白细胞计数和血糖值均明显高于Ⅰ期、II期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糖变化与病情变化的关系本组有11例病儿在入院就诊时属Ⅰ期病例。当时检测空腹血糖(5.13±8.67)mmol/L,白细胞计数(8.31±5.29)×109/L。但很快出现病情变化,9例患者出现II期临床表现,其中3例病儿出现II期症状后迅速转为第III期,另有1例患者直接由第Ⅰ期转为III期。分析该部分患者血糖和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发现在病情变化之前血糖均有不同程度增高,9例转为II期的患者在病情加重后血糖监测值为(11.23±7.61)mmol/L,白细胞计数为(15.85±4.64)×109/L,1例转为III期的患者其病情变化后血糖监测值为(15.14±4.26)mmol/L,其中4例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在肺水肿出现时的血糖监测值为(20.91±8.11)mmol/L

3讨论

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之一,极大多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今年发生于我国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大多数为EV71病毒感染,该病毒有一定的嗜神经性,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者并不少见,且部分病例病情变化突然,短期内迅速进人第III期,甚至导致死亡[2,3]。因此早期发现危重病例,争取早期干预极为重要,作者从大量的临床治疗体会到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在判断病情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①极大多数III期病例白细胞和血糖明显增高,与Ⅰ期和Ⅱ期手足口病患者检测值相比有明显升高;②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病情突然变化前,常有血糖的突然升高,其窗口期约2~4h,因此对于血糖短期内明显升高者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可部分阻止病情进行性恶化;③对血糖升高达15mmol/L者应高度警惕出现急性肺水肿可能。手足口病合并血糖增高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文献报道多与脑干损害和患者危重情况下应激增强有关[4]。在应激情况下,患者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得血糖在短期内明显增高,且增高程度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血糖增高是否与胰岛细胞受损或胰高血糖素分泌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对血糖增高的处理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血糖增高的程度来决定。对于一般患者或处于II期患者且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内者可不作特殊处理,在严密监测下常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步恢复正常;对空腹血糖15mmol/L以上者应适当控制静脉滴注葡萄糖液体,必要时可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对空腹血糖在20mmol/L以上者应采取积极措施,可通过微量输液泵持续小量输入胰岛素,同时注意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除监测白细胞和血糖以外,在分析判断病情时应综合各种情况,作者观察到以下因素均为手足口病的高危因素:①年龄:内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胸片提示有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者应引起高度重视;②血压变化:手足口病早期合并血压升高者不少见,其原因可能与脑干生命中枢的调节功能已受影响有关,持续血压明显升高者常预示病情凶险,疾病后期末梢循环衰竭,血压下降;③血白细胞计数:本病为病毒感染所致,极大多数病例血象正常,但重症病例由于处应激状况,周围血白细胞释放增多。

参考文献

[1]杨海英,王冯彬,王江蓉,等.98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微生物与感染,2009,4(1):22-25.

[2]王晓华,刘维婵.小儿手足口病并爆发心肌炎4例报告.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9.

[3]黄帅,韩明锋,李秀勇.手足口病患者的血糖检测及临床意义.安徽医学,2008,29(4):361-362.

[4]范晓晨,都鹏飞.血糖监测对小儿手足口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安徽医学,2009,30(3):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