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

吴飞

吴飞(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116000)

【摘要】呼吸系统在人体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其疾病的发生与解剖、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有关。呼吸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有慢支肺气肿,现就针对其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呼吸系统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216-02

一、解剖基础

1、呼吸道为一由上至下的管道,当人体吸气时,气体进入肺脏是由上至下;当人体呼气时,排出气体是由下至上的即使人体平卧时呼吸道仍与体轴构成15°角,因此外物易吸入而不易排出。

2、呼吸道上邻有窦腔,下邻在胃肠上呼吸道有鼻腔、鼻咽腔和许多鼻旁窦,当这些窦腔感染时,其脓性分泌物易向下引流至下呼吸道;当人体熟睡时,声门开放,尤易发生上述情况。下邻胃肠,有肠梗阻或胃胀气的病人,呕吐物可导致吸入性肺炎。

3、呼吸道管腔长、窄且迂曲从气管到肺泡的呼吸道共有23级分支,这样就增加了排除分泌物的难度,且上下、前后、左右的幅度较大,没有哪一个位置能使各部支气管都能引流通畅。

二、组织结构基础

1、气管及支气管的粘膜有很多腺体,受刺激后分泌过多而不能有效排出时,便会阻塞气道胸部术后(尤其食道手术后)病人易发生迷走神经兴奋,功能亢进,使气管及支气管粘膜腺体分泌物过多,病人咳出大量的泡沫痰,可称之为“支气管泻肚”对病人干扰颇大。

2、小支气管壁上的平滑肌发达形如窗格,当受刺激产生痉挛时,可将分泌物及感染物关闭在远端,导致感染,甚至窒息。

3、肺泡壁薄,利于气体交换和吸收血流通过毛细血管1/4的路程,气体交换已完成,故肺储备功能大。但小儿肺内弹力组织发育较差,顺应性低下,易发生肺不张。

4、肺泡的横断面积大达70㎡,一旦发生支气管肺炎,毒素吸收面积大,易发生中毒性休克。

三、生理基础

1、肺主呼吸:成年人24小时内共可呼吸10000-12000升,若是空气有污染则不知要吸入多少灰尘、化学物质和细菌。故从某种意义上说,肺是个“吸尘器”。

2、肺循环功能:①储血功能肺内正常含血量约500-600ml之间,供右心室充盈之用。②过滤功能体循环的血量全部通过毛细血管网,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肺循环是体循环的“过滤器”。进入大循环静脉内的大小异物、组织片或脂肪滴均可在肺循环中形成栓塞。

3、呼吸道的自然防御机能:①过滤与粘附作用一般粉尘直径在10微米以上者几乎完全在鼻腔中去掉,剩下的粘附至鼻咽部及喉头。②温化于湿化作用这是鼻最重要的作用,鼻腔除有丰富的粘膜外,每侧还有3个鼻甲增加了鼻腔粘膜的面积,使流经其间的空气冷则温化、热则降温。③关闭与咳嗽作用喉部有会厌、假声带、声带三道防线关闭喉头,使异物不至于进入下呼吸道。呼吸道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所支配,而副交感神经纤维较敏感,一旦刺激喉头或气管分叉,就会引起咳嗽反射。

四、康复护理

1、耐寒锻炼的护理:患者长期患病,反复感染,营养不良,集体局部及全身免疫机能减退,耐寒能力下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差,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行耐寒锻炼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耐寒锻炼应从夏季开始,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气候转冷也要坚持锻炼。尽量延迟穿棉衣戴口罩的时间,但应注意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治感冒。

2、加强营养的护理:患者因病程长,胃肠功能弱,进食少,体能消耗大,必然营养缺乏,微量元素不足,造成患者抗病能力低下和治疗效果差,故应增加热量的摄入量。每日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不应少于1.0g/Kg。老年患者多伴脂肪代谢紊乱,应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量。有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者应减少糖进量。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给予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氨基酸治疗。

3、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护理:除耐寒锻炼和加强营养外,可给予转移因子、干扰素、卡介苗、支气管菌苗及扶正固本的中药治疗,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护理:患者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抗生素“心理依赖现象”,错误地认为抗生素能预防感冒,实际上多种抗生素交替或错误配伍使用可致菌群失调及产生耐药性,增加了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加大了治疗难度。患者应改变错误认识,按医嘱用药。

5、呼吸肌功能锻炼:慢支肺气肿患者支气管管壁弹性减弱,气管等压点内移,呼气时管壁提前闭塞,使肺残气量增加,导致并加重肺气肿。呼吸操可以延迟支气管闭塞时间,同时锻炼膈肌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状态,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方法是患者端坐或直立,先深呼吸,同时鼓腹、提胸,然后缩唇(鱼口状)缓慢呼气并收缩,胸廓自然下降,呼气时间以患者耐受能力而定,如此反复,循序渐进。锻炼时间及次数以无疲劳感为宜,最好在户外活动中进行。

6、膈肌起搏治疗的护理:肺气肿使膈肌位置下移、活动度减弱,呼吸肌疲劳,肺泡通气量下降。通过电刺激膈神经能增强肺肌收缩力,加大膈肌移动度,提高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7、氧气治疗的护理:慢支肺气肿患者多存在低氧血症或潜在低氧血症,尤其夜间明显。低氧血症可致多脏器功能不全。长期坚持每日10-15h的低流量吸氧,能延缓疾病发展、减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改善心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但应注意二氧化碳潴留发生。

8、心理护理:做好思想工作,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帮助病人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多关心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有利于早日康复。密切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要经常深入病房,及时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对不同的病人给予不同的处理。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小结

总之要指导慢支肺气肿病人和家属了解、适应慢性病,熟悉疾病及其治疗知识,正确对待疾病,坚持康复治疗,要在病人能力范围内鼓励病人自我护理,嘱其避免诱发因素,进行家庭氧疗,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要适量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呼吸机锻炼,尽量预防感冒与慢支急性发作,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慢支如无并发症,预后良好,但如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则肺组织破坏是不可逆的,预后差,所以慢支肺气肿的康复护理在积极防治,延缓病情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平先,内科护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护理园地,中华护理杂志.2011,5(27).

[3]健康网,中华首席医学网.201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