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急性胃炎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探究急性胃炎的治疗

董占宇

董占宇(大连市西岗区卫生防治站116000)

【摘要】急性胃炎(acute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炎症。临床上发病急,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胃镜表现为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炎性渗出物等一过性病变。其病变可以仅局限于胃底、胃体、胃窦的任何一个部分,病变深度多数局限于粘膜层,病理表现为胃粘膜固有层见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由于引起急性胃炎的病因很多,因此,在治疗上方法较多,主要是祛除病因,控制胃酸及对症治疗,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急性胃炎病因粘膜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22-02

1病因

1.1药物

最常见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及含有这类药物的各种感冒药,其他还有:抗肿瘤化疗药、洋地黄、氯化钾、铁剂、碘剂等。

1.2应激

有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及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1.3乙醇

高浓度乙醇亲脂性强,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

1.4腐蚀

腐蚀剂:强酸(硝酸、盐酸、硫酸),强碱(苛性钾和钠),实验室用洗液、来苏尔、氯化汞、砷、磷及其他一些腐蚀剂引起。

1.5感染性

多继发于全身性感染。(1)细菌:由身体其他器官的感染灶通过血循环或淋巴到达胃粘膜。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白喉等其他一些细菌。幽门螺杆菌引起急性胃炎少见,慢性胃炎多见。(2)病毒:在免疫力低下时,有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1.6缺血、缺氧

少见,本病多发于老年患者,它主要是供应胃的腹腔动脉或肠系膜动脉,由于硬化,血栓形成,栓塞及脉管炎。

1.7胆汁反流

如幽门关闭不全,或行胃大部切除术后。

1.8食物中毒

常见,有以下因素:葡萄球菌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沙门氏菌属内毒素及嗜盐杆菌等。

1.9其他

大剂量X线照射后。胃壁的机械性损伤,如:留置胃管或食管裂孔疝等。

2诊断

2.1临床表现

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由药物和应激因素引起的常见表现为黑便和呕血,出血大时可引起低血压、休克。食物中毒引起的常与急性肠炎共存,伴有腹泻,可出现脱水,甚至低血压。而腐蚀性和感染性常引起上腹剧痛,频繁呕吐、寒战、发热。

2.2体征

患者大多数仅有上腹或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特殊类型的急性胃炎患者,可出现急腹症,甚至休克。

2.3实验室检查

有出血者,大便隐血阳性、呕吐物潜血试验阳性,出血多者,可有白细胞升高,出现一过性血尿素氮升高,感染者有白细胞升高。

2.4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常用,一般多在发病24~48h内进行(急诊胃镜),多数可以出现胃粘膜的充血,水溃和糜烂及炎性渗出物,较重的可有弥漫分布的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

2.5鉴别诊断

常见的急性胃炎,可根据诱因、临床表现和急诊胃镜检查结果,都能作出明确诊断。但要注意上腹痛、恶心、呕吐应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相鉴别。急性胃炎常有明显的诱因,腹部压痛位于上腹和脐周,无腹膜刺激症,胃镜主要表现为粘膜的充血,水溃和糜烂,用阿托品类解痉药物能缓解症状。

2.6治疗原则

(1)祛除病因;(2)保护胃粘膜;(3)合理饮食;(4)对症处理。

3治疗

对不同类型的急性胃炎:其治疗有所差异,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急性胃炎的治疗简述如下:

3.1药物性急性胃炎

对无出血者:(1)停药;(2)抑酸药(H2RAPPI)或前列腺素类似药单用,如咪索前列醇等;有出血者:(1)停药;(2)补充血容量、抗休克;(3)药物喷洒止血法:常用的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孟氏液或凝血酶,中草药制剂如五倍子等;(4)内镜下止血:对镜下小的点片状出血,在药物喷洒治疗的同时,采用电凝和微波止血,效果较好;(5)抑酸药(H2RAPPI)出血不大单用,药物用法:西咪替丁0.4g,Bid或0.8g每晚1次,或雷尼替丁150mg,每12小时1次或奥美拉坐20mg,qd或米素前列醇200ug每4~6小时1次。

3.2应激性急性胃炎

消除诱因,关键在于预防措施:(1)控制胃酸,一般认为将胃酸的pH控制在3.5~5.0之间,有条件的可在胃镜下进行胃液PH的监测,同时可观察胃内出血情况。控制酸方法是用H2RAPPI。(2)保护胃粘膜,如:硫糖铝(1g口服,每4~6小时1次),麦滋林S颗粒(1包口服,每日3~4次),疼痛明显者可用阿托品类解痉药镇痛。

3.3食物中毒性急性胃炎

祛除病因,清淡饮食。如:脱水明显,可行补液;呕吐为主者,可选用吗丁啉、胃复安、西沙必利、VitB6;感染严重可用青霉素、甲硝唑、静脉滴注或口服黄莲素、痢特灵等抗炎药;疼痛明显可用阿托品类解痉药止痛。

4讨论

急性胃炎发生机制因原因而异,可能是胃粘膜遭受直接损害、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引起缺氧、粘膜屏障功能障碍、氢离子逆向弥散入粘膜层、造成表层细胞坏死、崩解、脱落所致。病变范围可局限或广泛,轻重程度不一,轻者胃粘膜仅见少量充血、水肿、点状出血;重者粘膜发生坏死、糜烂、成片出血,甚至形成溃疡和穿孔,并发胃穿孔时可引起腹膜炎,急性胃炎根据病变表现不同有单纯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之分,单纯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最为多见。急性化脓性胃炎因抗生素广泛应用现已罕见。

急性胃炎治疗包括去除病因,保护胃粘膜、合理饮食和对症处理:病因去除后一般可短期内自愈,可卧床休息,进清淡流质饮食,疼痛及呕吐严重者,可禁食1~2餐,腹痛可局部热敷或用解痉药,急性糜烂性胃炎可给予制酸药和(或)H2RA,以降低胃内酸度,减轻粘膜炎症,如氢氧化铝和氧化镁合剂,每次15~30mg,可用雷尼替丁、法莫替丁;PPI如奥美拉唑等,弥漫性胃粘膜出血,可用冰盐水洗胃,前列腺素制剂能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不用抗生素,但病情严重并有高热可针对病原菌短期选用诺氟沙星、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呋喃唑酮等疗程一般为2~3d。

急性胃炎应加强预防,讲究饮食卫生,不吃过烫、过冷、过硬、不节食物、不暴饮暴餐、不酗酒,慎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如使用阿司匹林需同时加服制酸药,可使阿斯匹林在胃内离子化,而不被胃粘膜细胞吸收,从而避免损伤胃粘膜。重危急病时,可用制酸药和H2受体拮抗剂,以预防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寅丽,李利亚,李佩文.癌症患者便秘原因分析与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9(01)

[2]王倩怡,贾继东.肝结节病诊断与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2)

[3]黄海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