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心理干预对260例儿童牙科恐惧症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浅议心理干预对260例儿童牙科恐惧症的临床效果

吴爱忠肖庆

吴爱忠肖庆(广西来宾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来宾546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260例儿童在牙科治疗中的临床情况,讨论和分析心理干预是否对儿童的牙科恐惧症起到了切实的缓解效果。方法选取260例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儿童牙科诊治病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操作组,此组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另一组为对比组,此组除了治疗外不进行其他会影响儿童心理的指导和操作,两组分别完成治疗之后,对儿童的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价,以此为标准观察两组儿童是否出现明显反差,进而讨论心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实际作用。结果操作组与对照组的儿童相比,经心理干预之后面部表情普遍更加缓和,哭闹等不配合治疗的行为减少,其他行为也更加相对安静,配合医务人员的情况较好,而对照组的儿童大部分一直哭闹,给医务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困难,经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差异十分显著,心理干预的确对儿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使儿童更加接受医务人员的治疗,改善儿童的态度,减少儿童诊治时的恐惧感。

【关键词】牙科恐惧症儿童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12-02

牙科恐惧症,又叫做牙科焦虑症,是一种在儿童身上经常会出现的情况[1],主要特征是,儿童在进行牙科治疗前,对治疗本身抱有恐惧心理,认为牙科的治疗过程会带来强烈的疼痛感,进而不愿意接受治疗或在治疗中不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这种情况对儿童的口腔健康有着相当大的危害,不仅影响正常的牙齿保健,如果有龋齿的话也还会耽误正常的治疗,所以,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解决儿童的牙科恐惧症是现代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儿童阶段患者的观察研究,探讨心理干预这一方法对儿童牙科恐惧症的积极影响,以切实提高儿童对口腔治疗的接受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260例儿童患者,典型情况有拔牙,补牙等,患者的年龄分布为3到12岁,平均年龄7.7岁。Frankle分级为完全抵触型及抵触型,经病历调查均无先天性心脏病史或血液病史,除此之外,性别,家庭环境等对结果的影响力甚小,可以忽略不计。

1.2方法

对儿童牙科恐惧的心理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环境适应和沟通:首先,应当尽量使环境气氛比较良好,在物理操作上先尽量减小可能对儿童造成的痛苦,如动作尽量轻柔,把造成疼痛感的治疗手续延后等[2],而且在此类操作之前应先给儿童进行提醒,消除儿童由未知产生的恐惧心理。其次,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儿童的家人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一些安抚等等,使儿童缓解紧张,第三,医生和患者之间应该努力营造亲切的氛围,必要时采用合理的肢体语言等,尽量用温柔的方式告知儿童在治疗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一些医疗器械的作用[3],这也是消除患者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后,对于儿童应当进行不断的鼓励,假如患者感到疼痛,可以鼓励儿童进行坚持,治疗即将完成,让儿童从心理上提高承受能力,坚持到治疗结束,另外,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巧妙地运用夸奖和引导语言,引起儿童的好奇心而转移注意力,另外可以对患儿进行合适的表扬,一般来说,儿童对于成人的表扬总是有着非常兴奋的反应,这种反应能够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与勇气,如果患儿非常的不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以将此患儿的手术时间后移,先让其在病房中观察其他成人或儿童的治疗过程,以此为表率引起孩子的好胜心理和模仿心理,从而更加顺利地完成治疗;②系统脱敏对患儿释恐:具体的操作手段是,作出一些患者普遍感到恐惧的图像,用幻灯片的方式演示给儿童看,直到患儿对各个阶段的恐惧感均减弱,此外,可以利用常用的消除紧张方法,如静坐,心理暗示,身心松弛等;③模仿法释恐[4]:把即将接受治疗的儿童统一带入治疗室,让其观察操作器械,甚至进行亲手操作为同伴进行模拟检查,这也是心理干预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儿童减弱对口腔治疗的恐惧感。

1.3观察标准

本文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儿童对牙科治疗的恐惧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层次:①第一层次为完全拒绝,对牙医有着极大的恐惧,不同意进行治疗,也不配合其他检查过程,哭闹不止;②第二层次为心理抵触,接受治疗十分消极,抵触情绪强烈,难以合作;③第三层侧为基本接受,大部分情况下都能较为安静地接受牙医的治疗和指导,对于某些特殊操作虽有所抵触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接受;④第四层次为完全接受,完全没有恐惧心理,治疗过程愉快。

1.4改良儿童疼痛行为评价量表

主要包括三部分:①脸部的表情:表情愉悦为1分;表情平淡无强烈变化为2分;患者出现痛苦的表情为3分;痛苦表情明显、强烈为4分。②哭闹的情况:没有发生哭泣为1分;患者轻微呻吟为2分;啼哭为3分;又哭又闹为4分。③行为举止:患者神情淡定,手脚行动自然,没有出现紧张和恐惧等情绪,能够积极配合张口治疗为1分。患者表情紧张,手脚活动不自然,经常出现示意治疗停止的动作,出现不配合张口治疗的为2分;患者的神情不自然、恐慌,手脚乱动,出现阻止治疗的动作,拒绝张口治疗为3分;患者极度恐惧,完全不能配合治疗为4分[5]。

2结果

通过临床的效果观察,操作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在各种情况都有非常大的差异程度,包括面部表情,行为举止,恐惧程度等,而经各种心理干预的患儿之间的行为参数则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这两组统计数据说明了心理干预在改善儿童疼痛反应,消除儿童牙科恐惧症上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从对比组的分析中,发现简单的劝说行为并不能改善儿童的牙科恐惧症,相反,如果劝说效果不当,还有可能产生消极效果,使儿童更加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具体情况见表1、2。

表1心理干预对牙科恐惧症儿童疼痛行为的影响(x±s)

表现面部表情哭闹情况行为情况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2.36±0.251.91±0.312.38±0.411.52±0.572.58±0.391.77±0.62

对照组2.41±0.262.29±0.222.42±0.502.32±0.482.49±0.412.38±0.56

表2观察组心理干预对牙科恐惧症儿童就诊接受行为的影响(n,%)

例数完全抵触抵触接受绝对接受

干预前3012(40.0)18(60.0)00

干预后307(23.3)10(33.3)9(30.0)4(13.4)

3讨论

年龄较低的儿童因为打针等造成疼痛感,都对医院抱有强烈的恐惧感,再加上对于医院严肃的环境感到未知和陌生,对于医生也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害怕,这种恐惧感以常见的会造成疼痛感的牙科、外科为甚。对于儿童而言,主要是在害怕拔牙的疼痛,害怕口腔检查或其他医疗程序将异物放入口腔的不适感,以上的一些情况都会给儿童造成一些谨慎压力,所以,通过心理方式缓解精神压力,进而消除对牙科的恐惧是十分有效的。在治疗时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做好与儿童的沟通,针对每个患儿的心理特点分门别类地进行心理疏导和交流,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心理干预的效果,提高儿童对医生的合作程度。从医学角度讲,人体口腔黏膜非常敏感,口腔治疗中常用的粘骨膜下麻醉方法会带来强烈的不适感并伴随疼痛,尤其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儿童而言,这种不适感的心理影响往往会伴随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甚至对成年期产生恶劣后果。此外,钻牙和超声波洁牙均会产生令儿童相当抗拒的噪声,给儿童带来创伤感[6]。因此,采用各种方法,如转移儿童注意力等尽量淡化这些不良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与医生之间的良好,和谐的气氛,是最有效的消除儿童牙科恐惧症的方法,互相理解和尊重,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基础。对于儿童患者的治疗,切不可急于求成,医生和护士都应具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精神,耐心处理儿童的各种问题,将整个治疗过程做到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张惠芳,赵擎宇,陈冠璇等.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02):15-17

[2]蔡若虹,李群娇.雾化吸入前心理干预对儿童喘息性疾病疗效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06):25-26

[3]孙加义,赵霞,藤琦.快速脱敏疗法在牙科畏惧症儿童中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01):29-30

[4]苏军.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减轻牙科拔牙恐惧症患者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03):24-26

[5]包芳,姚声.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牙科恐惧症的作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5):21-22

[6]孙琴洲,宋光保,李叶青等.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恐惧症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