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效果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效果差异

孙胜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中心卫生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本科730799

摘要:目的:对比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效用。方法:2017年1月~2017年8月,医院住院部进行糖尿病筛查诊断的患者556例对象,诊断为糖尿病前期459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97例。将生化指标、常规血糖检测指标,交给内分泌科的医师分别独立鉴别诊断。结果:糖尿病组HbAlc、血清C肽、Homaβ低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组随机血糖、HomaIR高于糖尿病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达到92.8%、89.3%、64.7%、98.3%、89.9%,高于常规方法59.8%、67.5%、28.0%、88.8%、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效果较好,阳性预测值有待提高。

关键词:糖尿病;生化检验;常规检验;诊断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我国成人平均发病率约为11%~12%,因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肥胖等相关疾病发生率上升,糖尿病发病率上升[1]。糖尿病并发症多,高血糖、血糖代谢紊乱会损伤大血管、微血管,可出现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同时还与医院感染、消化道恶性肿瘤、心脑血管事件关系密切,已成为社会主要卫生负担[2]。糖尿病及早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有助于保护β细胞功能。糖尿病诊断“金标准”是糖耐量试验,但试验操作难度大、时间长。生化检验操作速度快,可诊断糖尿病,但效用影响因素较多。本次研究尝试分析生化检验、常规检验诊断糖尿病的效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7年8月,医院住院部进行糖尿病筛查诊断的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经糖耐量检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②临床资料完整。入选对象556例对象,其中男374例、女182例,年龄21~76岁,平均(52.4±6.5)岁。最终诊断为糖尿病前期459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97例。

1.2方法

1.2.1常规诊断

指尖血血糖仪诊断患者的随机血糖,以随机空腹血糖作为诊断的依据,≥11.0mmol/L。

1.2.2生化指标诊断

采集肘部静脉血5ml,抗凝送检,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技术方式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前进行仪器校准、质控。同时采样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患者的血清C肽、胰岛素功能指标。

1.2.2诊断“金标准”

葡萄糖耐量,空腹(指至少8小时以上无任何热量摄入)静脉采血4ML,NAF抗凝为参照,4min内饮下200~300ml含75g葡萄糖的水,分别在半小时,1小时,2小时静脉采血4ML,NAF抗凝,血糖仪测定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FPG6.1~6.9mmol/L、2hPPG<7.8mmol/L),或糖耐量减低(FPG<7.0mmol/L、2hPPG≥7.8且<11.1mmol/L)。糖尿病:FPG≥7.0mmol/L,或2hPPG≥11.1mmol/L。

1.3观察指标

常规方法、生化指标诊断的效用。将生化指标、常规血糖检测指标,交给内分泌科的医师分别独立鉴别诊断。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对象HbAlc、血清C肽、随机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HbAlc、血清C肽等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符号(±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诊断效用指标采用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指标水平与截断值

糖尿病组HbAlc、血清C肽、Homaβ低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组随机血糖、HomaIR高于糖尿病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诊断方法较多,随机血糖最简单,仪器普及率高,但容易受到血样的质量、空腹时间、运动、用药等因素影响,本组对象采用随机血糖诊断灵敏度为59.8%、特异度67.5%,符合率66.2%。而生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β细胞功能指标、血清C肽,灵敏度高,不容易受到其他指标影响,可以实现互补,用于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效用。其中HbAlc稳定性好,不易分解,反映糖耐量受损血糖变化情况,但一段时间低血糖也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血清C肽能够反映肠道β细胞功能,更能代表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功能容易受到年龄、药物等因素影响,无法作为单独诊断糖尿病依据。本次研究中,生化指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达到或接近90%。值得注意的是,本组对象阳性预测值偏低,这可能与调查中2型糖尿病占比重较低有关。

近年来,基于计算机的智能诊断技术飞速发展,在病理图片诊断、生化指标综合分析方面有一定的进展。糖尿病生化诊断的指标包括HbAlc、血清C肽、Homaβ、HomaIR,多项指标综合诊断,能够克服单一指标的缺陷,综合反映胰岛素功能、血糖代谢状态,从而诊断糖尿病。当然,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糖尿病鉴别诊断HbAlc、血清C肽、Homaβ、HomaIR截断值,今后需要加强循证研究,以制定合适的诊断指标体系。从慢性病角度来看,生化指标诊断糖尿病最大的优势在速度快,这对于提升大众的筛查诊断意愿有积极意义。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同指标的诊断敏感性,优选诊断效用较高、廉价的诊断指标组合。最终,任何指标的诊断效用都与指标质量有关,为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效用,还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特别是生化指标容易受到样本质量影响,而在门诊样本质量的控制难度较大,这影响了糖尿病筛查诊断效率,今后需要加强糖尿病诊断用样本质量控制。

小结:

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效果较好,阳性预测值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阚芳芳,方福生,田慧,等.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死亡风险的17年队列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3):2597-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