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身做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从自身做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杜涛

四川省青神中学杜涛

教师要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须知,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大脑是“计算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下面就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谈一下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

一、教师要用乐观的激情感染学生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就带来了不同的情绪:悲痛、郁闷、不安、快乐、兴奋等等。作为教师要学会伪装,把不好的情绪放在教室外,始终保持激情,带着微笑,怀着喜悦,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要永远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温暖,这样学生便会油然而生快乐的情绪,进而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信息,使整个课堂充满应有的气氛和活力。正如德国教育家底斯多惠所说:“没有兴奋的情绪怎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所以你要尽可能地使自己习惯于勃勃的生气。”

二、教师要用规范清晰的板书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妙的板书设计,能将优美的文字书写、精美的图表、图解和口头讲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就仿佛在学生面前放下了一个“脚手架”,让学生顺着这个架子轻松地跨向更高的知识平台;又好像在学生面前展开一串记忆的“链子”,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知识。每一节课的板书,教师都要做认真的设计,向学生展示图形的优美、推理过程的严密、解题步骤的完善,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图形的对称美、思维的逻辑美、形式的和谐美和方法的简洁美等等,同时以自己的“认真”态度感染学生。试想如果一个教师上课时从来不注意自己的板书,只是随兴而写,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杂草乱生”,又怎么去要求学生整洁的卷面呢?毕竟“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三、用教师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质疑心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要善于问问题,在课堂设计时多以问题链引领,以此教给学生问的思路、角度和方法,如针对知识的重难点、新旧知识点的连接处、学生思维触角达不到的或隐藏在知识的疑问处提问,改变属性、逆向思维提出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提问题等等,让学生逐渐养成善问的习惯。如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时运用问题链突破难点——从直观认识到数学符号表述:

(1)

一个个问题如一幅幅画轴,逐渐在学生的面前展开,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为学生自己的提问做好示范。

四、用课堂的反思引导学生的反思意识的形成

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进行反思,讲完一道题后反思,从应用的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过程、一般性结论等等,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掌握通性通法,感受数学思想。

只有教师不断“反思”,学生才能在耳闻目染中自觉拿起“反思”的武器,来攻击“学习”的堡垒。

五、用教师的创新激励学生的创新

要求学生创新教师必须有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目标,不断研究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每天让自己的课堂增添一点新意,使学生对自己的课有所期盼。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让学生体验教师对教材的创新,课堂组织形式的新颖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领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作业设计的开放性让学生感悟教师的个性创新。“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可点燃的创造火种,只要教师勇做创新之人,少一点匠气,多一点灵气,就能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

六、用教师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学意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何况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的爆炸期呢?教师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科学准确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古今中外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又要有顶尖的专业知识。正如加里宁所说的“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没有的东西是不可能传授给学生的,“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从小处做起,从细节入手,用自己的身教影响学生,逐渐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我们所期望的人!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