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

司存武施弘宇姜晓宇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总队医院(150076)

摘要:本文利分析了养老保险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借助工具变量法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与未参保家庭相比,参保家庭的消费支出将增加0.61%,但社保缴费率增加1%,城镇家庭消费会降低0.63%。从家庭类型看,国有部门、高收入和年轻家庭社保缴费率对消费的抑制效应高于非国有部门、低收入和老年家庭。从社保类型看,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加1%,消费将降低2.58%;而医疗保险缴费率增加1%,消费将增加2.1%。从支出类型看,养老保险缴费率对食品、衣服、教育、娱乐和交通等支出大类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子女培训班、烟酒和在外就餐等支出细项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镇家庭消费

近十年来,转变投资与出口推动的增长模式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取向。自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增速的大幅度下滑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负面冲击,这进一步凸显了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的重要性。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预防性储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本文首先进行文献综述,然后通过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1.政策建议本文将养老保险支出引入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中,分析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正面影响。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居民素质与技能,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我国要继续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不断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大力发展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对养老保险的依赖,提高居民消费水平。(2)强化财政投入对养老保险的适度倾斜,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就我国而言,由于当前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力度十分有限,居民的养老金收入普遍偏低,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仍然有限。因此,强化财政投入对养老保险的适度倾斜,继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机制,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困境的重要手段。(3)加快养老金并轨的步伐,缩小人群之间的基本养老金差距:通过完善养老金制度,加快养老金并轨步伐,能有效地加大高收入者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提高国家福利水平,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基本养老金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4)拓展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筹措渠道,增加养老金支出的有效供给:国际上大部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大多采用社会保障税的形式来确保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而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强制性还不够,大量人群未被养老保险覆盖,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呈扩大趋势,影响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首先,我国可酌情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渐采用缴纳社会保障税的形式筹措资金,增加养老金支出的有效供给。其次,国家可适量发行特别国债,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力度。再次,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使运营基金保值增值。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消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总消费的影响方面,刘国恩等(2009)的结果显示城居保显著增加城镇居民消费约10.2%。以2007年家庭平均年消费24800元计,此项保险政策使城镇家庭平均年消费额增加了约2500元。通过对消费各分项进行回归得出,城居保将使参保家庭的教育支出显著增加10.6%,但对医疗保健、日常生活、住房及其他开支方面没有影响。

以农村居民、城镇就业居民、城镇未就业居民的人口比例将医疗保险所带动的消费量进行折算,基本医疗保险大约可以带动全国7%左右的消费。取2007年我国居民储蓄率37.94%(《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卷),那么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则意味着我国居民储蓄率将下降约4.34个百分点。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内容的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有显著正向效果,这将为我国政府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加国内有效需求提供很好的政策建议。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微观所揭示的医疗保险增加居民消费与居民储蓄率仍持续上涨的现状还有一定的出入,我国高储蓄率之谜可能仍未解开。导致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微观数据高估医疗保险对消费的效果。例如,非工资性收入的测量误差,可能导致医疗保险的回归系数偏大。对此还有待更为深入的研究。

3.结论随着社保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并且养老金水平对消费倾向的正向影响要远高于人均收入水平对消费倾向的正向影响。笔者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持续增高而且增速加快,但养老保险覆盖率却较低,居民对未来的安全预期较小和养老金收益不确定性较高以及养老金收入水平较低等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实证表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加都会刺激居民消费的增加;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居民消费;储蓄与消费呈负相关关系;养老金收入对居民消费作用虽然显著,但影响系数仍然较小。1997年改革以来,我国养老保险水平虽然大幅度上升,但其覆盖率仍然较低。2002年,我国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从1997年的11203.9万人,上升到2013年的32218.4万人,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也从1997年的1251.3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18470.4万元,但仍有大量人群未被养老金保险覆盖。因此,强化财政投入对养老保险的适度倾斜,继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将有利于城镇居民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促进居民消费。

参考文献:

[1]邹红,喻开志,李奥蕾.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3(11).

[2]陈静.基本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5(2).

[3]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11).

[4]姚晓垒,虞斌.我国养老保险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基于养老保险改革前后的对比分析[J].浙江金融,2012(3).

[5]史静远,郭兆利,何广安.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公共管理,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