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的研究进展

/ 2

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的研究进展

郑凯中

郑凯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021)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376-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的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糖尿病的发病率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迅速增加。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病[1]。当患者经格饮食控制,口服多种降糖药,血糖控制仍不满意,需采用胰岛素注射控制病情。注射胰岛素是药物治疗中重要的措施之一,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在血糖控制、防止并发症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如何正确注射、保存胰岛素,告知病人如何识别和处理注射胰岛素后的反应。但是在临床护理和患者跟踪随访中,由于胰岛素注射器器械和注射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控制不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会患者如何自我注射胰岛素以及怎样注射才能使胰岛素治疗发挥最大效果成为了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影响胰岛素吸收的因素

1.1皮下组织的厚度及注射深度

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是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层。胰岛素吸收的最佳部位是皮下组织,注射过深至肌肉层或注射过浅仅到表皮层,都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从而无法稳定地控制血糖。胰岛素的渗出同样也会导致注射剂量的不准确,引起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而免疫反应则容易引起过敏、皮疹等。

为了保证在注射时将胰岛素注射在皮下组织,注射胰岛素时的正确方法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皮下层组织,增加皮下层的厚度以保证将胰岛素注射在皮下层。

1.2注射部位的选择

不同的胰岛素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情况也各不相同。人体最适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主要是因为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在腹部进行注射时应注意要在距肚脐3-5公分的两侧的一个手掌的距离内注射。同样,在大腿上注射时也只能在前侧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因为大腿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适宜进行注射。

不同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的厚度各不相同。对同一个人来说臀部和腹部的皮下层较厚,手臂和大腿的皮下层则要比臀部和腹部较薄。所以在手臂和大腿上注射胰岛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防止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而引起血糖波动。各注射部位对胰岛素德吸收率和吸收速度差别很大。在这些部位中腹部的吸收速度最快,吸收率最好,它在60分钟可达100%的吸收,其次是手臂,吸收率是75分钟可达到85%。大腿和臀部的吸收速度则比较慢,吸收率也更差些。

所以,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在进行自我注射时捏起皮肤最容易。臀部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臀部的皮下层最厚,无须捏起皮肤也无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手臂是最不适合进行自我注射的部位,因为手臂皮下组织较薄,易注射至肌肉层,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注射,但在进行自我注射时很难做到一边捏起皮肤一边注射。

不同的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率是不同的,总的来说:使用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对于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1.3胰岛素注射器械

在胰岛素治疗中,使用到专业的器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瓶装胰岛素(40u)配用胰岛素专业注射器;笔芯装胰岛素(100u)配用胰岛素注射笔和针头是患者最常选用的两种注射模式。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倡,在家中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是安全而实用的[2]。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与普通1ML注射器相比的优势在于针筒上胰岛素单位刻度,可直接读取所需剂量,无需与毫升数进行换算,避免可换算时可能出现的剂量误差,这对于在家自我注射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尤为重要,不仅为患者节约药费,而且保证呢注射时剂量的准确性。

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注射器工作原理的不同,在用胰岛素笔进行胰岛素注射时应当在注射完后应等待至少5-10秒后再将针头拔出,拔出针头后应立即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取下,以免空气进入药液,导致再注射时注射时间的延长而产生漏液现象,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有时候注射剂量多,药液中有气泡时,注射完成后要再多等一会儿再将针头拔出,因为实践证明注射剂量大和药液中的气泡都会延长注射时间,如过早地将针头拔出就会胰岛素外漏现象地发生,影响注射剂量地准确性,进而影响无法很好地控制血糖[3]。

2皮下组织的健康状况

目前临床上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将胰岛素都注射在腹部,但对于终身都要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来说,只选择在一个部位注射会导致皮下层出现健康问题。

首先,皮下硬块的胰岛素吸收不稳定,如果将胰岛素注射在硬块上通常会降低胰岛素的吸收率,延迟胰岛素的吸收时间,从而无法有效地控制血糖,容易产生并发症。同时,皮下硬块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外观形象,容易使病人产生自卑感,加大精神压力,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导致皮下组织产生病变的原因有二个,一是没有采用正确的注射部位的轮换模式。胰岛素本身是一种生长因子,如果长期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就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所以在平时的注射中要注意注射部位轮换,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

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每次注射后,最好能在一幅人体图上记录下所注射的部位、日期。应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注射部位出现问题的机会。

导致皮下组织发生病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器和笔用针头。由于目前市场上的胰岛素注射器和笔用针头都是按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生产制造的,所以使用过的针头上不但有许多毛刺而且针头已严重变形弯曲。长期使用这种已经变形的针头继续注射会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微型创伤会刺激受伤组织析出周围的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共同作用促使皮下硬块的形成。

3注射后的注意事项

经常检查,用指尖或掌心轻按每一注射部位,如感到有硬结、表皮凹陷、红、肿、痛,应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待这些情况消除之前,避免再使用该部位进行注射。密切观察病人的细微病情变化,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积极配合医生尽快将血糖控制至理想水平。

自我血糖监测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尤其重要,可以使患者发现血糖波动,避免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应该在教授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同时教授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使患者具备灵活和独立进行糖尿病管理的技能,并嘱患者保存血糖记录,根据自我血糖监测的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是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主要方法,国际糖尿病中心建议了解适合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注射患者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包括每餐前和睡前,如果使用正规胰岛素,还需监测餐后2h血糖(从开始进餐时计时)。患者可以咨询医生,根据血糖水平和注射胰岛素的种类制定自我血糖控制计划表,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记录血糖监测结果,为调整胰岛素剂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莉.指导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3(1):63

[2]程巧云.指导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J].护理学报,2006.13(11):87-89

[3]王琳,宇文萍.胰岛素应用方法的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