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神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3

用精神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

周勇杨切吾陈金城

用精神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

重庆市丰都中学校周勇杨切吾陈金城邮编:408200

【摘要】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高层次表现形式,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弘扬光荣传统,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位,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

【关键词】精神文化学校特色特色学校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积累沉淀下来,为绝大部分师生员工认同并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其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和高层次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所在,是一所学校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打造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它主要包括校史文化、学校精神和学校形象三个方面。

一、挖掘校史文化,弘扬光荣传统

校史文化是学校独特个性的特色反映,是学校文化传承永续的精神财富,是学校成员铭记传统、弘扬文化、凝聚人心、奋发团结的精神纽带。一所名校,只有审视办学历程,挖掘并分析其历史内涵,才能把握时代节奏,继承优秀遗产并对其进行现代创新,打造特色文化,勃发青春活力。

1.构建完善校史,感悟文化底蕴。

一部完整的校史应包括实物校史、文本校史和校史的陈列室等。以醒目的校训、校赋碑等实物校史,收录各行各业中有杰出贡献的校友文本校史和学校荣誉陈列室,构建完善的校史,既可让师生们感受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创造不凡业绩的校友的光辉形象,更可激励师生为学校的跨越发展,奉献青春才华。

2.举办校史讲坛,感悟文化内涵。

请老校长讲学校历史沿革,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校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请有突出成就的校友以自己现身说法,真实展现丰中人的精神风采;请专家教授讲《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热点问题》,现任校长讲学校发展愿景,用扎实的理论和前沿文化发展信息,为校史文化提升理念、丰富内涵,让师生感悟校史文化内涵。

3.珍视校史文化,弘扬优良传统。

只有珍视校史文化传统,注重挖掘历史底蕴,才能弘扬优良传统。为此,该校专门编印了《丰都近代革命风云》、《可爱的家乡丰都》、《五云书香歌曲集》等德育校本教材;在学校人文景观布局中重视校史文化氛围的营造,为传承学校前身“五云书院”、“适存中学”的革命传统,将大校门内外广场命名为“五云广场”、“适存广场”。在园林中建了“五云亭”,还建了校史宣传栏,大力宣传校史。坚持用“四川二路红军在丰都进行土地革命的史实,该校革命烈士钟世民、熊达士等在丰都中学进行地下斗争中英勇牺牲的壮举”和抗日战争时期,该校三十多位校友奔赴延安,为人民解放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为共产主义理想流血牺牲的英雄举动,培养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

4.树立身边榜样,践行校史文化。

树立身边为人师表,弘扬正气,传承文明,启智求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学习榜样,引领师生们积极参与“塑造学校优秀师表形象工程”和“塑造学校优秀学子工程”建设,使师生们不仅是校史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弘扬光荣传统,践行校史文化的楷模,每天都有播种校史文化,每天都在收获着感动。

二、培育学校精神,打造学校特色

学校精神是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和发展学校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它能唤起、激发师生崇高情感和进取心。它主要包括坚定的目标追求,强烈的进取精神,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独特文化韵味,它能极大地影响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1.坚定的目标追求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

坚定的目标追求是实现理想的奋斗过程。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一个人必须有理想,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向前,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一个单位,一所学校也需要有共同的理想,才能形成凝聚力,否则就会变成一盘散沙。该校提出“培育学校精神,建设名牌学校”是丰中人的共同理想。具体办学目标是:建设“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典雅优美的育人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知博德高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上的巴渝名校。”全体师生为此下定决心,立下恒心,共同朝着既定目标奋进。

2.强烈的进取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动力。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自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这是我们每一名新世纪师生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和永不松懈的追求。发扬积极进取精神,破除自满观念、吃老本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为此,该校制定了“彰显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个性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多元智能全面开发,具有广博文化修养和高雅情趣,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标,“至真至要,尚德尚能”的校训,“不甘人后,追求卓越”的丰中精神及充满进取精神的教师学生誓词等,激励师生不断开拓进取。

3.良好的团队意识,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团队意识是指整体配合意识,是一种主动将自己融入整个团队,想团队之所需,最大程度发挥自己主观能动作用的意识。它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意识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和谐统一,进而保证团队组织的高效运作,达到既挥洒个性,表现特长,又保证成员共同完成目标任务。良好的团队意识是学校同心协力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学校用建设示范高中,创建特色学校的近期目标,管理层的表率作用,唤醒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保持经常性沟通等方法,激发师生员工的参与热情;用优秀团队奖励制度的导向,及时解决团队合作中的疑难问题,积极营造团队合作氛围等方法,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建设,使每个教职员工在自己的工作链中,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又发挥整体配合协作精神,做好自己工作与他人工作的“接口”,将整个学校工作牢牢地捆在一起,更和谐地发挥整体协同作战能力。

4.和谐人际关系的独特文化韵味,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对学校的认可度。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决定学校兴衰成败的重要条件。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生与生、生与师、师与师之间的相互尊重,互通友爱,真诚相处,真心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关系。学校要以礼仪、法纪教育为重点,在各项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步加强中,注重用融思想性、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文化(文化艺术活动、学术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和弘扬主旋律的各种宣传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礼让宽容、互助友爱的生与生的和谐关系。生与师和谐关系建设,以教师热爱学生为切入点,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坚持待学生为朋友的师生关系理念,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人情温暖;要求学生敬重师长,听从教诲,遇见老师致礼问安,报以微笑。师与师和谐关系建设,要求教师之间谦虚谨慎,尊重同志,既团结合作,密切配合,又相互借鉴,互相学习;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领导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教师尊重领导,支持领导,理解领导。建立和保持相互“尊重、沟通、宽容、帮助、欣赏”的人际和谐氛围,让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感到学校是温馨的家,形成师生员工积极乐观的态度,独特的和谐文化韵味,既展示了学校良好精神风貌,又促进了工作效能的提高,增进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

三、铸造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位

学校形象是指学校的面貌和个性特征以及学校成员、社会公众对学校整体评价的印象,是社会公众对学校的一种基本认定。它不仅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校成员发生着影响,社会公众通过学校形象了解和评价学校;社会公众的评价又会反作用于学校。所以,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要开创自己发展之路,必须注重学校形象建设,注重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强化学校形象建设,必须立足学校特色,尊重教育规律,突出办学特色。校风与校貌共同塑造着学校形象。学校形象建设要着重抓好校风校貌建设。

1.校风是学校形象的内涵。

校风就是学校的风气,包括教风、学风,学校领导的作风和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风格。好的校风是学风浓郁,教风严谨,领导和服务作风秉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精神,办事认真,讲究效率。校风是学校形象的内函。该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着力建设“热爱学生,潜心育人,为人师表,博学笃行”的教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全面发展”的学风,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

2.校貌是学校形象的外在体现。

校貌由校园环境、教师形象、学生日常行为、学校标志等共同构成。当人们走进一所学校,校园环境整洁雅致,教师精神饱满,气质不凡,学生勤学好问,言谈举止文明,人们就会对这所学校留下良好印象。

校园环境是校貌给予人的第一印象。按照高品位、重实用、怡人性原则,该校将校门、广场、主雕、“文化树”、“文化石”、喷泉、鱼池、塑胶运动场浮雕、国际歌、校歌、名人画像、名言、醒目礼仪励志标语、树木花草的栽种等进行了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着力提高其文化品位和艺术含量,更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容貌感。

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是校貌建设的关键。该校狠抓了教师的爱岗敬业,人格高尚,保持高尚的礼仪风尚和师德情操,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等都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以高素质的个体素质,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协作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学生的日常行为形象是校貌建设的核心。该校着重抓好“讲文明重礼仪争当文明标兵”活动,坚持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塑造展现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良好形象。做到着装整洁,发式文雅,仪容大方;谈吐文雅,语调亲切,会用恰当语言赞美他人;经常使用“你好”、“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鞠躬、招手、点头示意、右行礼让”等成为良好习惯;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节约用水用电,不乱踩墙面,不践踏绿地;远离烟酒、毒品,不赌博、文明上网有节制;自觉遵守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公共礼仪、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知恩感恩、助人为乐、礼让老弱病残,尽自己最大可能支助有困难的人群。积极参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争当“文明礼仪标兵”,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塑造出优良的文明礼仪品格。

学校标志是学校的文字名称、图案或文字图案相结合的一种平面设计,是学校整体形象的浓缩和集中表现。一个成功的学校标志,不仅能让公众很轻易接受并牢记,而且它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使学校在办学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该校标志的设计,从学校的历史、现状、人物、建筑物、周边环境及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中分析概括出具有独特性的标志。此外,还用具有独特书写风格的校牌、校旗,具有本校特色的标志性的塑雕及标志性建筑,展现学校的良好形象。学校精神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不仅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而且提升了学校的品位,推进了特色学校建设向更高深层次发展,学校被重庆市委、市府评为文明单位,获“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参考文献:

梁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略论新德育杂志社2009-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