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分析

陈韬

陈韬(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浙江三门317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7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A组(n=38)和B组(n=38),A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2.1%(25/38),高于B组的73.7%(28/38),差异有显著性(x2=4.547009,P=0.032976)。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疗效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诱发动脉腔内不全堵塞性血栓而导致发病[1]。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已经成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氯吡格雷是一种较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本文旨在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以下两组:①A组(n=38):男25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64.6±3.8)岁,心功能NYHAⅡ级19例、Ⅲ级12例、Ⅳ级7例;②B组(n=38):男27例、女11例,年龄47~70岁,平均(65.2±4.0)岁,心功能NYHAⅡ级18例、Ⅲ级13例、Ⅳ级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观察药物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60040006),阿司匹林(河北瑞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7010201)。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详细检查,排除相关用药禁忌。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钙拮抗剂、调脂药等常规药物治疗,B组患者常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次/d,75~150mg/次,逐渐降低剂量并维持治疗。A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开始治疗时100mg/次,1次/d,逐渐降低剂量至75mg/d。

1.4观察项目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治疗期间每日纪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均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ST-T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1.5疗效评价标准将疗效分为以下3个级别:疗程结束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或者发作次数减少90%以上,心电图正常为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90%,心电图检查ST压低回升>1.5mm,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超过50%,或者T波由平坦变成直立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0%=总有效率。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2.1%(25/38),高于B组的73.7%(28/38),差异有显著性(x2=4.547009,P=0.032976),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例(%)]

[*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所致,血小板异常是血栓形成的基础,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凝治疗是临床治疗本病的关键。其他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应同时给予对症治疗[3]。阿司匹林是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不同,氯吡格雷的活化代谢产物选择性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耦联的ADP受体结合,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增强阿司匹林诱导血小板聚集从而更彻底阻断血小板聚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其缓解心绞痛临床症状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潘建强,印鑫.低分子肝素联合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5):542-544.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3]赵玉文.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