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

贾琳

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人民医院湖南龙山416800

【摘要】目的:比较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66例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3例,观察组采取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外流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GCS评分变化,并以多田公式计算水肿带体积。结果:两组术前、术后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水肿带体积为(26.03±6.34)cm3与对照组(31.34±7.14)cm3比较显著较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外流术可显著缩小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较传统开颅手术更具优势,应作为优选方案推广应用。

【关键词】基底核脑出血;水肿带;微创手术

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属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对患者近远期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故各术式的临床疗效成为研究重点[1]。本次研究采取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外流术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就我院66例患者的治疗结局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66例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均满足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相关标准,发病24h内,出血30-80ml,排除混合型卒中、外瘤卒中及血管畸形患者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40-61岁,平均(53.0±5.1)岁,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1-60岁,平均(52.9±6.25)岁,组间比较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CT扫描血肿特点,在头皮距血肿最近处做切口,避开血管及重要脑功能区,气管插管全麻。切开头皮后于得硬脑膜做“十”字切口,切开脑皮质至血肿腔,抽吸排出血肿腔内液体,清除脑内血肿,骨瓣去除或保留与否根据脑内减压情况和脑水肿程度判断,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并采取常规抗生素、血压控制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发病后6-8h手术治疗,术前复查头颅CT定位,CT影像血肿截面积最大层面作为穿刺层面,穿刺点为所选层面血肿纵轴中点颅骨投影处,选择长度适合的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进针至血肿中心处,后缓慢抽出30%-50%血肿,与引流装置连接,接封闭引流袋持续外引流,手术时经引流装置将4万单位尿激酶注入血肿腔内,尿激酶用5ml生理盐水稀释为尿激酶溶液,夹闭引流管1h后开放引流管,采取持续外引流,期间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避免引流管阻塞,术后2d用尿激酶溶液冲洗血肿腔,2次/d,每次间隔6-8h,冲洗完毕后夹闭引流管1h,其他时间开放引流管,后定期对患者意识状态、引流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拔针时间。

1.3观察指标[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水肿带体积。GCS评分包括睁眼、语言、运动三项指标,总分最低3分,最高15分,脑水肿带测量采取多田公式计算,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CT扫面总病灶体积一残余血肿量。

1.4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行(x±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值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水肿带体积明显降低(P<0.05)。见表1。

3讨论

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是脑出血后常见继发性损伤类型,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加剧[3]。此病发病机制复杂,通常认为与血凝块毒性相关,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及凝血酶。早期脑出血时凝血酶激活,经凝血酶受体介导,使细胞毒性水肿出现,对血脑屏障完整性产生损伤,进而诱发血管源性脑水肿出现。脑出血后3d,血肿内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和三价铁离子等降解物在脑实质中沉积,对膜性结构产生破坏,使自由基损伤、炎性反应加重,加快了脑水肿损伤程度。目前临床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清除脑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神经功能损伤,从而改善患者预后[4]。

开颅手术尽管可迅速清除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但因创伤较大,操作难度高,容易诱发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较大。而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抽吸术操作相对简单,穿刺过程中避开脑部血管及重要功能区,可最大程度降低手术的应激反应,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结合钻、针的优点,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密闭性,且具有冲洗、穿刺、粉碎、液化等众多功用,避免神经功能受损及感染发生率[5]。本次研究通过比较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的术后水肿发现微创手术水肿消失更为显著,考虑开颅手术在电凝止血或血肿清除时对脑组织产生损伤,可能加重局部炎性反应,使水肿范围扩大。而微创手术对患者脑内血肿周围水肿带缓解效果明显。本次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水肿带体积为(26.03±6.34)cm3明显降低(31.34±7.14)cm3,与国内学者[6]等研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应作为缓解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首选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贺仕清,廖勇仕,梁日初,等.经外侧裂一岛叶入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5):210~212.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379

[3]姜子荣.立体定向手术抽吸对脑出血伴发脑水肿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29—6330.

[4]杨德军,刘燕飞,叶德建,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4):611—613.

[5]李光布,孙成珍,吴宝东,等.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265-1266

[6]陈泉,夏磊,程冠亮,等.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4,16(10):191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