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强化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

张晓玲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张晓玲722400.

【摘要】:要想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不断萎缩的状况,我们应该重新定位专业设置,更新教材内容,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注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电子专业才能不断发展。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开发建设、明确建设目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培养电子技术行业需要的中低级电子技术人才为方向的,面对日益快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环境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也日益成为本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注意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相互联系和支持,充分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对课程进行重组、整合和优化,并以“学中做、做中教”为教学方法,才能建设符合中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优质专业课程。

一、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生的特点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普遍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电流、电压都分不清,对专业课的学习感觉很头疼,学不会,不能理解,久而久之对学习就缺乏了主动性与独立性。老师上课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要慢、要细、要深入浅出、要简单易懂。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专业开设的课程过多,每学期一般开设4门专业课,每周约15——16课时,有些专业课一周就只有3课时,学时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期结束时能上完课本内容,教师往往就顾不了讲解的深度与速度,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学精。此外,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或压缩,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难以把握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没有考虑到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3、实践教学未能反应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应用性一些学校墨守传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只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实习内容,没有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实际,针对岗位群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导致培养的电子技术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二、首先,要明确建设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以及市场需要,结合行业、企业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组建一个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修改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建成优质专业课程。

而建设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设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电子技术行业专家或技师参与核心课程建设。向社会招聘和引进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按照先开发后建设的步骤,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流程。即:开发调研→岗位分析→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初步评审→调整优化→专业建设委员会终审。

3.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要求为指导,使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经典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以《电子线路》《电子测量仪器》《电子产品工艺与结构》《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等为专业基础知识,以反映中职电子技术应用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为课题,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由专业教师和电子技术行业专家共同完成课程教材、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考核标准、试题库、素材库的建设。同时根据国内电子行业具体情况,编制合适的补充教材和实训指导性教材,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职业技能。

3.教学方法: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采取四级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PETRA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拓展应用)、项目教学(提供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三种循序渐进的主要教学方法,对不同教学阶段的学习单元进行课程开发。

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为例,该课程教学方法划分如下:

4.教学手段:根据课程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实行工学结合,融教学作为一体。一是学生在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室中学习;二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仿真教学软件、实践操作录像、网络课程等现代化教学手法;三如《家用电子产品维修》的课程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走进居民社区进行家电免费维修,不仅锻炼了技能,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企业培训体系的引入:参照现今各电子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体系和培训资料,结合学校中职教育的理念,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提供最新的电子技术资源。同时,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各电子技术公司参加技术培训,了解现今电子行业对员工的要求。将各公司技术培训体系的教育方向和内容加以优化,融入到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中来。

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应能充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仅强调传授专业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应注意学生的品德、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坚持以职业精神教育贯穿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和第二课堂活动之中,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如果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只强调本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人际关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操作技能水平较高,但是走上社会之后,不能很好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的。因此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应能充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