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压强》一课的课堂设计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物理《压强》一课的课堂设计与反思

孙玉华

孙玉华(兴安县第二中学广西兴安541300)

1.课堂设计

1.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先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一支铅笔(或圆珠笔),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学生:食指感觉有点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觉得疼,肌肉凹得浅。接着,投影滑雪图片,要求学生看图片思考问题。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入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预留悬念)

1.2新课教学

1.2.1对压力概念的教学。投影图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往墙上按图钉。请同学们画出三种情况下压力的示意图。

学生画完压力的示意图后,请几位学生将各自画的压力示意图用实物投影仪投影交流。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三种压力的示意图。(放映幻灯片)

通过投影的三个压力示意图,让学生括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紧接着,请学生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进一步思考问题:压力和重力一样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有些压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压力却与重力无关。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

1.2.2对压强概念的教学。

(1)压力的作用效果。

先投影一幅有趣的插图,学生观察后发现: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不一样。

师(问):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猜想):①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压力作用的效果跟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④可以通过比较压力作用下物体凹陷的深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在学生回答猜想后教师紧接着问:同学们准备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上面的猜想呢?

学生:可以将砖放在海绵状泡沫塑料上,第一次一块砖平放,第二次两块砖叠起来后平放,第三次一块砖竖放,比较(a)(b)观察海绵状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来比较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a)(c)观察海绵泡沫塑料凹陷深浅来比较当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的概念。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最简单的是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投影一道例题,学生动手计算。通过计算以后学生发现,地面在单位面积上受到两个物体的压力不同,从而顺利地导入课题压强。

师: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通常用p来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压强公式为P=F/S。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

介绍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及1Pa压强的大小。

1.3巩固练习。(投影例题)师:请同学们比较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学生先在座位上练习,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最后教师评讲。

1.4归纳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回顾本节所学的知识。

1.5布置作业(略)。

2.反思

物理《压强》一课由于教材的内容比较多,执教教师计划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形成压强的概念;第二课时是压强的增大与减小,主要是压强的应用问题。本课为第一课时,执教本课的王老师课前精心地备课,搜集了很多的图片,制作了教学课件,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来辅助教学,使课堂结构严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为了突破本节的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让学生在原图中作出重力的示意图,以此来得出压力的产生及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还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最后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本课开头的滑雪问题,使整堂课首尾呼应。通过这样结构紧凑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按照执教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共有三个维度。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具体要求是: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作压力示意图。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具体要求是:能设计并进行研究压力产生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建立压强的概念。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要求是:通过观察、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调查、收集在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加深对压强知识的理解。显然执教教师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清楚的,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准确的,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但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本堂课显然还没有全部达到。主要的缺失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其实教材的编写意图也很清楚,首先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感受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求知欲。通过方便、直观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概念。在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公式的物理意义之后,引导学生应用获得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教师没有注意到教材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是用实验探究的,授课的时候采用演示实验,显然不符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跟自己制订的三维教学目标也不吻合,这是本堂课的一大败笔。这个实验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不应该老师来演示。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方法,如本实验中用到的控制变量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当然实验探究受到器材的限制,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未能达到要求,教师也是没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