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用药心理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4

探索用药心理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

颜志婷林小小黄乐松

颜志婷林小小黄乐松(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药剂科3370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060-03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用药心理以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方法分析探索患者用药心理的必要性和用药心理类型。结果患者的用药心理直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结论药师应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努力学习有关知识特别是用药心理知识,有效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以达到最佳药物治疗效果。

【关键词】用药心理药事咨询服务质量

Explorethepsychologyofpatientstakingmedicinetoimprovethequalityofpharmaceuticalconsultingservice

YANZhi-tingLINXiao-xiaohUANGLe-song(DepartmentofPharmaceutics,PingxiangPeople'shospital,JiangxiPingxiang337000)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problemonthepsychologyofpatientstakingmedicinetoimprovethequalityofpharmaceuticalconsultingservice.MethodsItisthenecessityofanalyzingandexploringthepsychologyofpatientstakingmedicineandthetheirpsychologicaltypesoftakingmedicine.Resultsthepsychologyofpatientstakingmedicinewoulddirectlyimpactontheeffectofdrugtreatment.Conclusionpharmacistsshouldenhancethemselveshigh-qualityprofessionalstandardsandself-cultivation,inadditiontostrivetolearnvariouskindsofknowledge,especiallyaboutthepsychologicalknowledgeofpatientstakingmedicine,inordertoimproveeffectivelythequalityofpharmaceuticalconsultingserviceandachievethebestresultsofdrugtreatment.

【Keywords】thepsychologyoftakingmedicinepharmaceuticalconsultingservicethequalityofservice

药事咨询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群众提供直接、负责、与药事使用有关的服务,使药物治疗达到“四性”即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应性。近几年,几乎全国各级医院都普遍开展了药事咨询服务项目,观其成效,为何取得显著效果的比率都不太高。根据本人从事药学工作多年的体会,要有效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药师都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些用药心理知识、努力进行患者的用药心理探索和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为不同患者提供质量更高的药事咨询服务。下面是本人在长期的药学实践工作中对患者用药心理积累的一些粗浅体会,供各位同仁参考。

1探索患者用药心理的必要性

患者的用药心理,除受所患疾病本身的制约外,还受许多内在或外在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患者用药心理种种复杂的反应又直接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1.1安慰剂的心理作用

西方不少医生治疗某些疾病尤其是精神方面的疾病时,间或使用安慰剂。众所周知,安慰剂是不具备药理作用的,但据临床试验统计,安慰剂对于多种疾病却能起到40%左右的疗效,疗效显著的可达到50%,疗效小的也有30%。原因何在?毫无疑问,疗效是通过心理因素作用取得的。有人曾试验过将同种安慰剂分装于两颜色不一(红白)的胶囊中,告知接受试验者:红胶囊为兴奋剂,白胶囊为抑制剂。结果服红胶囊的人脉搏较试验前更快、思维灵活动作快捷、心情开朗,而服白胶囊的则脉搏较试验前更慢、血压相应下降、反应亦略显呆滞缓慢、情绪低沉压抑[1]。可见安慰剂虽非药物,但通过心理作用却可取得一定疗效。

1.2言行的心理暗示作用

一般患者在心理和精神上都负担较重,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易激动。但只要医药人员沉着冷静,以平和耐心的态度、适宜的体态速度适中并有高低之分的讲话声调等美好的言行,就能给患者起到一种良好的暗示作用,患者会认为对病情不用太紧张,同时还能感受到医务人员对他的一种关心重视之情,其疾病也就末经医治先好了三分。这就是医药人员言行所起的心理暗示作用。明代《名医类案》中有一病例:一人醉睡在外,半夜口渴喝了一木槽中的积水,酒醒发现本槽水中有不少小红虫蠕动,立觉恶心作呕,似胃中许多蛆虫在钻。此后吃食即呕,无医能治。后一名医用米钣掺巴豆并拌入若干小段红色细线,暗示为特效药令其于暗处服下,再令其在清水盆中大便后观看,病人见大便中排出许多红色小虫(实为红线),病即好。此法即借助药物外观形态再辅以语言暗示,消除患者的心理疾病而治愈的[2]。

1.3情绪心理与药物治疗

情绪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又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3]。当一个人生理上的需要得满足时,则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喜悦),这时,其身体各种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各种物质的吸收。反之,当其生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则有消极的情绪体验(愤怒、悲哀、恐惧),这种不良情绪可使人体产生应激性反应,发生一些功能性紊乱现象,不利于身体各器脏的正常运转和物质的吸收。同理,患者的情绪将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及药效的发挥。因为快乐喜悦的情绪能提高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有利于促进药物的吸收并使之迅速发挥效应;相反,愤怒、忧伤、焦虑等不良情绪则阻碍药物的吸收并影响疗效的发挥。也有不使用药物仅利用病人的情绪变化即治好病的例子:东汉末期某太守因过度忧思而致头痛,无药能治。后名医华佗为其治疗,故意不开处方而多收诊费,走时还留一信大骂太守,太守急怒之下,吐出许多黑血,其病不治而愈[2]。

以上种种皆说明,心理因素对药物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为了增强药物治疗的作用,就要有效提高药事咨询服务的质量,引导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所以,药师都很有必要学习探索有关患者用药心理的知识。

2部分患者用药心理简析

在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药物或部分药物存在偏见,同样的药物,有的患者特别推崇,有的却特别推拒,指导这部分患者端正用药心理,是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2.1迷药心理

部分患者盲目迷信药物,大病用药,小病用药,没病也用药,身体有病用药,精神不适用药,情绪稍有波动也用药。他们身体的一切都有赖于药物,有的甚至迷信药物到了崇拜的地步。

2.1.1崇贵心理

“钱能识货”,这是一些患者的观点。他们认为价格越贵的药物质量越好,疗效越高,对病人作用越大。因此他们很喜欢使用高价药物甚至是昂贵的药物,认为多花了钱就会物有所值。其实疗效的好坏并不是取决于药价的高低,是否对症下药才最重要。

2.1.2崇洋心理

“外国的月亮更圆”,这是患者中的又一种心理。这类患者不相信国货,不相信国产药物,特别推崇进口药品,认为进口药质量更好疗效快,国产药是绝对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非常排斥国产药物,只愿意用进口药。殊不知,药品的疗效是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表现,并不取决于是否进口药,不少国产药品的疗效都不比进口药差,有的还强于进口药。

2.1.3尚补心理

国人素有崇尚进补的习惯,有人更是三日一小补、五日一大补。部分患者也有强烈的尚补心理,生病了,不愿认真查找病因,只喜猜疑自已是“体虚”、“气亏”或“贫血”等等,一味要求医生开“补药”、开营养药,认为只要多吃补药,病就自然会好。象这样盲目用补药,实际上于病无益,反而常常造成用药不当或服用过量,使病情加重,以致事与愿违,越补越糟。

2.1.4崇中心理

“自已的东西最好”,与有崇洋媚外心理的患者相反,此类患者只认中药不认西药,认为西药副作用大、毒性大,只有中药最稳妥、最安全、靠得住,吃多少都没问题,长年累月吃也可以。他们不管自已病情的轻重缓急,只片面迷信中药,有时甚至贻误病情。

2.2拒药心理

种种原因使相当一部分患者或多或少存在着拒药心理。他们有病不愿服药,小病不治大病拖,万不得已去了医院也以种种理由排斥甚至拒绝某些药品。

2.2.1因不信医拒药

这类患者多为信神信佛信命者,有病就去求神拜佛,用寺庙的香灰、“仙水”、符咒等治病。他们所以到医院就诊,往往是因病情加重身不由已,被家人子女强逼而来。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置身于医院,其头脑中早己形成的定论仍在顽固地发挥作用-竭力抗拒药物治疗,拒绝服药,说没用。

2.2.2因没耐心拒药

此类患者一般比较急燥,缺乏耐心,只盼所服皆为灵丹妙药,药一到病就除。如服上几次药,治个三五天病状仍无明显起色,则认定药没用,即对已用药物产生抗拒心理,再也不愿服用。此类情况在慢性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2.2.3不良反应拒药

“是药三分毒”每种药物都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药品的毒副作用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有些药服后会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哮喘等,有的患者服了对胃剌激大的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患者在发生药物反应后,往往会产生拒药心理,尤其对曾产生过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药物,更是特别警觉、敏感而拒绝使用。

2.2.4因家贫拒药

一些贫困农村、边远山区和城市低保户患者,家庭生活贫困,有的甚至糊口尚有困难。这些患者对药价特别敏感,价格稍高的药品即承受不起而拒绝。他们总是大病小治,小病不治而一拖了事,其结果往往是小病变大病,大病变重危。

2.2.5因偏见拒药

这类患者的主体是前面所述各种“迷药型”患者,他们带着对某类药物的推崇偏爱甚至迷恋心理而拒绝使用其他药物。如崇贵者则拒绝价格较低的药物、崇洋者则排斥国产药物、崇中者则极力抗拒西药、尚补者则不愿意接受非滋补和非营养药品,等等。

2.3随意心理

除上述带有片面性甚至偏执性的“迷药”“拒药”心理的患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待药物治疗抱着随意的心理。如有的患者对用药知识和自已的病情都是半懂不懂而导致用药随意;有的患者一服药就巴不得立竿见影,病马上好,因求治心切而自作主张随意超量用药;有的患者病急乱投医,人云亦云、糊糊涂涂,除了医嘱用药外,亲朋好友,熟人同事有什么用药建议也会听从,造成用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些做法,都是违反身体生理规律的,对治疗有害无益。

以上患者心理上对药品治疗的种种偏见,给患者本身及医师、药师、护士的工作都带来不同程度的阻力和压力,阻碍了“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经济适应”的用药原则的实行,影响了药事咨询服务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

3区别对待不同用药心理,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患者心理是药物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有效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药师学习用药心理知识,探索患者的用药心理,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的药事咨询服务,更显得重要而迫切了。

3.1学好用药心理知识提高药师自身素质

知识就是力量。要做到有效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首要一点就是药师要努力学习有关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精通药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尤其要掌握好用药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学知识,一是要从理论上学习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真学好年龄心理学,包括青少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妇幼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还要努力学好病理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等,以便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二是要在掌握各年龄段和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探索患者的用药心理知识,并在实践中研究探讨其用药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应用于药事咨询服务工作中,以提高服务质量。

3.2注重言行品德修养提高药患交流能力

注重言行品德的修养,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能力和影响力,也是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魅力是强烈的,其高尚的人格和品质魅力往往于无形中或举手投足言语行动中就影响和感化了周围的人。因此,为了提高与患者的交流能力和增加对患者的影响力,有效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医药人员都有必要注重加强自身的言行品德修养,以真、善、美为准则,培育美好品德,陶冶高尚情操,努力做到心灵美、人格美、行为美。一个具有美好品德和言行的医药人员,自然会以真挚、诚实、纯朴和助人为乐热情无私的言行举止接待患者,无疑会给患者以亲切的美感,使患者愿意接受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按你的吩咐做。无形中也就大大提高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药事咨询服务质量也就能大幅度提高了。具体操作方面要注意尽量对患者使用积极性语言,如解说性、体谅性、暗示性、鼓励性等语言,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宽慰、同情和帮助,同时要掌握运用好交流中的“体势语言”,以便对患者的情绪产生积极的效应。

3.3针对不同用药心理排除疑虑助其调整

针对患者形形色色的用药心理,结合不同药物的性质、效应,为患者排除疑虑,帮助其调整用药心理,是提高药事咨询服务质量的关键一环。

鉴于前述种种“迷药”、“拒药”及“随意”心理,药师应加强对患者的宣传解说工作,着重向患者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用药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并使患者加强和端正对药物本身的认识,使其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产地药物的实际作用,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有针对性地消除其疑虑,达到调整用药心理的目的。

如对有“崇贵”心理的患者,就要耐心开导他们:药价高低并不能决定疗效的好坏,重要的是对症下药。而且药品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同种药品也可能因工艺不同、包装各异、产地远近不一等因素而致价格相差悬远。

对有“崇中”或“崇洋”心理的患者,要着重告诉他们:中药、西药、国产药、进口药都各有短长,不能一概而论。有的病用西药见效更快,有的病用中药更稳妥,有的国产药比进口药效果更好,价格更低,到底用什么药?不能只凭道听途说或自已的主观臆想,而是要相信医生,听医生的。医生会视病情需要处方,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还有不少医生处方,往往中西结合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又如对没有耐心而拒药的患者,要不厌其烦地多作解释:任何人治病,其身体都有一个调节、恢复转归的过程,尤其慢性病患者,这一过程相应就更长些。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伤筋动骨一百天。”这都是千百年来人们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说明任何病都有一个治疗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患者,只有耐心配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一口吃出个胖子来”,是不现实的。

对因药物毒副作用拒药的患者,应先给患者打好“预防针”:对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事先就要向患者作好解释说明工作,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并尽量消除一些疑惧心理。同时,要辅以一些能减轻不良反应的措施和药物:如对可能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嘱咐患者在饭后服用并适当配以保胃药物等,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以减轻患者的排拒心理。

4小结

综上所述,患者的用药心理对药物治疗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药师要努力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建设,尤其重要的是要认真学好用药心理知识,有效提高药事咨询服务的质量。只有这样,药师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较准确地判断出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用药心理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药事咨询服务,消除患者心中的偏见和疑惧,促使患者实现最优化的用药心理整合,最终达到提高患者内心感受,充分发挥药物心理效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真正实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费燕,王亮.谈临床药学服务与患者用药心理调整[J].中国药房,2006,17(13):1028.

[2]李祥农.古代医家治心病[N].家庭医生报,2010,P32.

[3]叶奕乾,祝蓓星.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P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