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李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完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李欣

李欣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生活段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是铁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是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一种重要安全保障。近年来,随着企业劳动保护要求的提高,劳动条件、工种岗位、保护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劳保用品的品种、发放标准及管理方法都有待改进,因此要建立一套适合实际工作所需的软件系统,对劳保用品申报、发放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劳动防护用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引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对风险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个体防护是风险管理的控制方式之一,是最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配备、采购和使用管理入手,详细阐述了正确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流程,确立了其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1需求分析及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现状调查研究,我们将本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构架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控制层、管理层及使用层。控制层主要是对劳动防护用品计划的管理;管理层主要是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具体发放及信息填报的管理;使用层主要是指具体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人员。据上述三个管理层级,我们对各个管理层级的需求分析如下:

①计划需求:就是根据发放类型及时间生成劳保需求计划。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劳保品类、说明及用途的描述;第二,人员变更的劳保发放(包括新进员工及员工岗位变更);第三,库存量(主要指零星劳保领用的库存量)。

②发放需求:就是根据计划,形成各部门及生产单位的发放汇总表,具体到个人发放明细(主要是针对标配劳保的发放);除标配劳保(例如:工作服、鞋等)外,对于零星劳保的发放需根据不同工种的需求由员工到库房领取。

③统计需求:就是根据标配劳保及零星劳保的发放情况,将数据按每季度进行汇总统计,最终形成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领用卡,并由员工个人进行确认、签字。

2劳动防护用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防护装备处的安全生产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随着近年来企业生产建设中生产人员职业病的人数逐渐增多,安全防护设备的质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企业的生产中,很多单位不按照国家要求给员工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导致员工的职业病发病率很高。除此之外,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问题也是造成劳动人员发病率很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经营方面我国的劳动防护用具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其在实用性和舒适度方面较差。主要是在劳动防护用具的选料、制作、款式、颜色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人们的使用体验。

2.2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方面根据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在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和依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也很少。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认识,还有就是相关部门对防护用品使用监管不到位。第一,不按规定要求配发劳动防护用品。个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领导人自身对劳动防护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只想着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第二,劳动防护用品“领而不用”。虽然劳动者领取了劳动防护用品,但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投入使用。这是因为企业内部对职工的职业病防范宣传工作没有做好,现场的生产中没有人监督使用防范用品。

2.3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方面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监督管理状况通过调查得知,很多生产装备企业存在无证生产、无证经营、假冒伪劣等行为,为后期工人的佩戴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3劳动防护用品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首先选用无危害或危害小(可承受)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和作业方法,从源头上创造本质安全的基础。但当本质安全难以实现或实现其成本不合理时,“降级”选用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和作业方法就可能存在较大的不安全隐患,就需要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装备以减少这种安全隐患产生后果时的危害性或风险。安全隐患产生后果通常发生在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劳动者或操作者对这种突发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涉及面和严重程度都无法准确预见。但是,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事先通过风险因素的辩识和风险评价,了解突发事件在某种条件下发生时可能的涉及面和严重程度,除了采取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和作业方法的安全化改进之外,还可以选择适宜的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者或操作者在活动或操作时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实质上就是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就起到第一道保护作用,即突发事件发生的同时由劳动防护用品首先进行了应急响应。不按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就可能因无法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危害而受到伤害(突发事件发生时能量的爆发可能是瞬间的)。因此,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是应急管理在生产经营正常情况下的实施,属于应急准备工作,即应急管理的前期工作内容,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内容是事先制定的,也属于应急准备的范畴,而其启动或实施则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开始,属于应急响应工作,是应急管理的后期工作。但目前有的生产经营单位由于受传统管理对劳动防护用品管理问题理解上的局限性,造成了实际管理存在的差距和困难。因此,只有充分理解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作用并正确配备、管理、使用、佩戴,才能运用劳动防护用品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和应急管理的充分、适宜、有效性。

4加强劳动防护用具检测的方法

4.1从人才和技术方面提升检测效率随着我国科学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关注劳动保护用品的安全性能方面,我国建立新的标准。为了实现其检测技术的提升,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检测及技术,同时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检测队伍的专业力量。

4.2加强地方合作

防护用品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工人为使用对象,但是以企业为购买对象。这就需要劳动防护检测技术监督中心应该重视服务,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防护用具的检测,提高检测技术。同时,做好技术检测的工作,规范企业的生产,为防护用具提供专业的检测报告。在工作中,检测中心可以和当地企业建立长期的检测合作关系。这样可以不断改善防护用品的质量问题,让专家亲自到现场对其进行生产指导,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改进生产技术。

4.3加强过程管理,控制检测

质量检测人员的自身职业能力关系检测结果。所以,应该加强检测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提升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保证管理程序的有效开展。培训检测人员,培养其自身的质量意识,同时按照国家的要求,监督管理其检测过程,完善法制,制定样品的程序和步骤。

4.4升级改造检测实验室完善实验室中各项检测的技术设备。检测的过程中受检测环境的影响,检测结果可能会有误差,为了将误差降到最低,需要改造实验室。比如,对一些特殊属性的防护品检测,应该建立独立的检测实验室,保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

结语:劳动防护用品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物质因素,是保障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安全防护手段,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仅能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也能预防发生工伤、工亡事故、职业病,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严格管理,使劳动防护用品真正起到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效能,促进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全面、有效,确保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肖志华.监理人员如何加强对施工现场劳动保护用品的监督检查[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2):18-19.

[2]王国胜.生产企业劳动安全防护用品浅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5.

[3]李玲玲.浅谈劳动防护用品管理[J].科技信息,2013(12):435.

[4]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鉴定证的问题[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3(02):44.

[5]陈建文,刘东升.搭建“三个平台”打造人本健康型矿山[J].现代企业教育,2012(06):51-52.

[6]王维宁.如何加强企业安全环保监督检查[J].现代企业教育,2012(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