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服务在中医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人性化服务在中医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袁慧

袁慧

(湖南湘潭韶山市人民医院4113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中医科病房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在中医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服务,将实施人性化服务前后1年内患者纳入研究。2011年1月~12月未实施人性化服务时收治的患者125例为对照组,2012年1月~12月实施人性化服务时收治的患者132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护患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服务可明显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中医科病房;应用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日益提高,对护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各方面的合理需要,以减少其身心不适[1]。我院以中医科病房为试点,实施人性化服务,对比实施人性化服务前后1年内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的差异性,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起在中医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服务,将实施人性化服务前后1年内患者纳入研究。同时剔除精神异常、意识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文盲等患者。

2011年1月~12月未实施人性化服务时收治的患者125例为对照组,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7.45±6.64)岁;体重46~80kg,平均体重(63.56±5.47)kg;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9例;心血管系统疾病38例、呼吸系统疾病45例、消化系统疾病32例、其他10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6例、大专12例、高中35例、初中41例、小学31例。

2012年1月~12月实施人性化服务时收治的患者132例为观察组。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6.32±6.47)岁;体重48~82kg,平均体重(63.46±5.36)kg;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6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41例、呼吸系统疾病47例、消化系统疾病33例、其他11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8例、大专13例、高中36例、初中45例、小学30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树立人性化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真诚关心患者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针对患者的实际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同时,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过程当中,充分遵循了患者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划分为20~40岁、40~60岁、60~80岁三个等级。

首先,对于20~40岁的患者而言,此年龄阶段的患者情绪波动强烈,且不稳定性,主观感觉特别敏锐,在整个治疗期间,对抗病魔的态度时而自信,时而自卑。同时,由于此年龄阶段的患者注重友谊,有明显的向群性,因而可将其安排在同一病房内,消除孤独感,调动个性中的积极性。采用移情易性法,指导患者看书、听音乐、聊天以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心境平和,以防情志异常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3]。其次,对于40~60岁的患者而言,此年龄阶段的患者心理活动相对的复杂与沉重,担心家庭经济生活,同时也牵挂着自身的事业进展。因此,在整个人性化护理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利用此年龄阶段患者已经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发挥其对于挫折、病魔的抵抗能力,正确的认识并对待疾病。保持病房内空气流畅,定期开窗通风。最后,对于60~80岁的患者而言,此年龄阶段的患者往往对比疾病的预估比较的悲观,常常会表现出一定的无价值感、以及孤独感,情感变动相对的幼稚,更多的需要我们给予其更加细致的护理。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用药方面,患者遵医嘱用药,自煎中药者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合理的煎药方法。(2)饮食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指导合理饮食,应冷热适宜、荤素搭配。(3)调理方面,指导患者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进行调理。

患者出院时进行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总分为100分,得分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70~89分表示比较满意,7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护患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护患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患满意率比较[例数(%)]

组别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护患满意率

对照组(n=125)65(52.00)51(40.80)9(7.20)116(92.80)

观察组(n=132)72(54.55)60(45.45)0(0.00)132(1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医疗和护理工作的重点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各方面的合理需要,以减少其身心不适。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是今后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人性化护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护理操作,而是针对患者的实际需要,将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融入到整个护理工作中,提供适合的个体护理服务。

本研究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调畅情志、服药指导、饮食护理等多个方面加强对中医科住院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使患者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避免七情过极;指导正确的煎药和服药方法,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指导患者采用食疗法调理体质,辅助药物起到治疗作用,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大大提升。实施人性化服务后一年时间内,护患满意率高达100.00%,明显高于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前一年时间内的护患满意率92.80%,提示在中医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服务可明显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滕蓬霞.分层次护理在中医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9(1):2612~1613.

[2]杨丽.中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性化的护理浅谈[J].中医临床研究,2013,5(4):88,91.

[3]刘荣名.中医整体观护理病人心理分析与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