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式”教学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探索式”教学模式初探

侯金波

山东省招远市罗山初中侯金波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得出,都包含有科学家丰富的探索精神。如何让科学家这些探索精神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重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形势下每一位物理教师思考的问题。这是时代对我们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呼唤。长期以来,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使中学物理学科的教学严重脱离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轨道。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偏深,教学要求偏高,习题偏多、偏难,教学形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念,教学评价比较呆板,试题答案唯一,培养出来的学生认同思维有余,发散思维不足,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以上原因,近期尝试“探索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处于自我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讲少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多了,因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增强了。

一、教学思想

根据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学习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人的认识过程正是通过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才得以向环境学习并适应以致改造环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也要掌握研习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或方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关于发现的态度或方法。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发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根据以上观点,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亲身做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之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假设、抽象、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所需的勇气、毅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1.提出研究课题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日常生活现象,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

2.设想实验方案

根据研究课题,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这个过程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3.验证实验方案,得出结论

有了实验方案后,让学生具体操作实验,探索实验。要求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实验现象(或记录实验数据),然后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应用解决问题及小结

得出结论后,结论是否正确,必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检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开拓学生思维,之后就是教师做好小结。

下面以山东科技版九年级上册第12章第五节《用电流表测电流》为例加以说明。根据教材,可提出三个研究课题,每一个课题又分成几个子课题逐一解决。

研究课题一:猜想串联电路通过灯L1、L2的电流是什么关系?

甲学生:我猜想串联电路中通过灯L1、L2的电流相等。

教师:说出你的理由。

甲学生:因为电流表和谁串联测谁的电流,而电流表只有一个读数。

教师:哪个学生还有别的猜想?

乙学生:我猜想灯L1的电流大于灯L2的电流。

教师:说出你的理由。

乙学生:电流和水流一样,流来流去就会越来越小。

教师:你们设计的电路图一样。

教师:你们需要那些器材?

甲、乙学生:电池组,小灯(带座),开关,电流表,导线若干。

此时教师应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电路连接的示范操作和注意事项。

学生核查本组实验器材,并记录实验数据:

I1(A)I2(A)I3(A)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对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

当把所有课题解决后,此时,教师提供一些应用性的练习让学生做,一方面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正确性,让学生及时反馈作出评价,另一方面是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发展创造思维,提高应变能力。再后,教师及时做好小结:①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学到知识更加系统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②小结学生这节课好的方面,不足方面,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同学,做好情感教育。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担当好“导”的角色。

2.这种教学模式因为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时会影响原来的教学计划,这是正常的,特别在开始阶段,学生还未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同样会影响原来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要做好统筹安排。

3.这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时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本教学模式不提倡学生预习,因为预习往往使学生先入为主,失去了重新探索知识过程的意义,但要进行全面复习,要求学生学完新课当天要详细阅读教材,回忆上课过程。

四、初步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作用

1.学生通过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学生课外制作等形式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学会假设、分析、抽象、类比、归纳、总结等思维方式。

4.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成功与失败,应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喜悦与挫折,教师适时讲述科学家当时的经历,他们面对困难所需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失败所需要的信心,使学生亲身体会科学家探索知识的历程。通过以上过程,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和信心。同时,让学生共同做实验探索物理规律,互相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