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慢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慢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高明1郭爱菊2许传斌3

高明1郭爱菊2许传斌3

(1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3;2河南省中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2)

(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154002)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057-03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慢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比较其对慢性中耳炎所累及中内耳重要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结果多平面重建对慢性中耳炎导致的外耳道异常、鼓膜异常、骨质破坏显示的最清楚,其次对听骨链异常、鼓室软组织影、面神经管异常显示的亦较清晰。结论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慢性中耳炎所累及中内耳重要解剖结构的异常,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关键词】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耳颞部

慢性中耳炎(COM)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并存,是一种常见病,在病理上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其中后两型可导致听小骨及其他结构的骨质破坏,可继发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其所导致中内耳重要结构异常的显示能力,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高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本文通过对3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分析,旨在提高对其的诊断水平和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经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可疑患耳疾病患者80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资料完整的慢性中耳乳突炎3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8-71岁,平均年龄32.54岁;30例中共有46只患耳,左侧24耳,右侧22耳。

1.2设备

采用德国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机对耳颞部进行横断面螺旋扫描,应用syngoCT2007S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骨算法多平面重建。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100mAs,探测器采用32×0.6mm组合模式,覆盖范围19.2mm/周,扫描层厚0.6mm,螺距1.0,距阵:1024×1024,高分辨骨算法重组层厚0.75mm,间隔为0.4mm。

1.3观测指标

每组图像都由三位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评判并记录结果,主要观察结构: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锤砧镫关节)、上鼓室、鼓窦或鼓窦入口、鼓室盖、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软组织占位、鼓膜。

观察结果按图像显示解剖部位清晰度分优、良、差三级,优-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密度略低,边缘呈微细锯齿状影可忽略不记),良-轻度伪影、假像,差-解剖结构不清或消失,有明显的伪影、假像存在。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卡方(X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表1多平面重建对慢性中耳炎累及耳颞部重要解剖结构显示情况的比较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

由表1可见,多平面重建对慢性中耳炎累及中内耳重要解剖结构异常显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对外耳道异常、鼓膜异常、骨质破坏显示的最清楚,其次是听骨链异常、鼓室软组织影、面神经管异常。

3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OM)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并存,是一种常见病,可继发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中耳、乳突手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术前了解听骨链病变状况及常见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颞骨解剖结构复杂,听骨链及迷路位置深在,且耳部病变表现多样,有时临床表现与病变实际情况不一致,尽管经验丰富的耳科医师常能借助体检及听力测验可估计病变程度、状态,但常不够准确,因此,颞骨影像学检查在耳部疾病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MPR是指容积扫描以像素为单位的图像,被重建成了以体元为单位的三维数据后,再用冠状、矢状或横断面去截取三维数据,得到重构的二维图像。其中冠状位MPR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显示听小骨的全长、面神经管垂直段、内耳道、耳蜗及外耳道骨棘等,但不能显示听骨链的立体结构。在所有方法中MPR最为简单、耗时最少,因此在耳颞部应用最广,被认为是成熟的耳颞部疾病诊断方法。

多平面重组(MPR)是临床实际最常用、最方便快捷的重组方法,显示平面可任意调整,而且能在不同的切面清晰显示听小骨、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全程等结构,其中冠状面具有较高的价值,能显示听小骨的全长、单侧面神经管全程、耳蜗及外耳道等,但不能显示听骨链的立体结构,并且不能在一幅图像上同时显示双侧面神经管全程。耳部MPR后处理过程中,操作者对正常耳部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对选择恰当的显示平面、观察阈值及方位对图像质量及耳部结构可否被清楚显示是至关重要的。

单纯型中耳乳突炎CT表现有:鼓膜增厚,穿孔,内陷,密度增高;乳突气房混浊、密度增高;鼓室内积液,听小骨呈“漂浮”征象。

肉芽肿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影像表现有:鼓室内异常软组织密度影,部分或全部包绕听骨链,严重病例听小骨可固定,软组织密度影像部位相对局限,形态呈片状,本型可有骨质破坏。本组鼓室、鼓窦(鼓窦入口)骨质破坏8耳,鼓室盖破坏2耳,听骨链破坏9耳。

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影像表现:软组织肿块,本组17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见广泛累及乳突区、鼓窦、鼓室上中后部及部分累及面神经窝软组织影,软组织影边缘相对清楚。鼓窦入口明显扩大,上下鼓室形成一较大不规则腔。鼓室与乳突区骨质破坏多种多样,此型几乎所有病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病变区骨质破坏,其中:鼓室、鼓窦(鼓窦入口)改变17耳,鼓室盖破坏8耳,面神经管破坏4耳,骨性半规管破坏3耳,乙状窦壁破坏3耳,听骨链破坏16耳。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较好显示慢性中耳乳突炎的各种征象,包括外耳道异常、骨膜异常、听骨链改变、软组织肿块及各种骨质破坏,因此,可作为慢性中耳乳突炎常规可靠的影像筛选和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