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 1

预防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程敏1冯咏梅2吕小燕1

程敏1冯咏梅2吕小燕1

(1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东区骨科河南永城476600)

(2河南省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河南永城476600)

在临床治疗中,从静脉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在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都易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近年来,静脉输液疗法比以前增多,而且输入药物种类多,联合用药多,有些抗生素溶液浓度较高,刺激性强,因而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给病人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故此临床上医护人员都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对发生原因,给与积极预防。

1.输液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

1.1输液操作过程中局部消炎不严密,操作中针头被污染或由侧管加注其他药物时污染。

1.2非生理性pH的液体输注,此血浆pH过高或过低而刺激血管壁。

1.3氨基酸类制剂的高渗性液体输注。

1.4输注的静脉腔较细小,而输注药物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大。曾见500毫升液体中加入1.5克红霉素,输注半小时后发生静脉炎。

1.5各种微粒因素,微粒一般指玻璃屑、橡皮屑、金属屑及各种结晶物质。另外近年来输液中添加药物较多,至输液中污染的微粒数大为增加,一胆囊炎病人输先锋Ⅰ号,12小时后出现静脉炎,更换输液器后18小时又出现静脉炎。加ST终端过滤器后6小时无变化,去除过滤器4小时又发生静脉炎,又加过滤器后72小时无变化,这说明微粒也可致静脉炎。

2.症状表现

输液引起的静脉炎首先是穿刺点局部感到不适,或有轻微疼痛,进而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并出现沿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久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严重者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

3.1输液时局部消毒要严密,穿刺针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

3.2下肢静脉流血缓慢,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液时最好使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大血管。

3.3输注非生理pH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血浆渗透压相似)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使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3.4注意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药物浓度适宜,可减少静脉炎发生。

①四环素溶液,以500毫升液体中加入0.5克为宜,浓度过高可致静脉炎和输液反应。

②红霉素溶液,以0.1%浓度为宜,500毫升溶液中不能超过0.5克。

③氯霉素,以醇为溶媒,加入溶液中,可因溶剂性质改变而析出氯霉素。氯霉素在水中溶解度为1:400,高过此浓度则会析出结晶。

④氯化钾,氯化钾对血管壁刺激大,故输入速度不能太快,药液浓度不能过高,一般不能超过0.3%,临床上常用500毫升溶液加入10%氯化钾5——10毫升。

3.5预防微粒因素:在安瓿开封时微粒易掉入药液中,应先用砂轮锯痕,用消毒棉球擦后再掰开,可减少微粒。另在穿刺橡皮塞注药时针头不宜过大,以免橡胶屑进入药液中。为防止从输液管带入细菌和结晶等微粒,最好是在输液管近侧端加终端过滤器,可减少静脉炎发生。

3.6穿刺部位应每天观察,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长期输液者应每2——3天交换一次穿刺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