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处理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医学科(ICU)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患者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亚低温处理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医学科(ICU)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患者的临床研究

胡龙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所收治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应用亚低温处理与血液净化联合方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80例,均为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n=40)与联合亚低温处理治疗(观察组,n=40)呼吸机辅助时间、入住ICU时间及预后指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h、24h、72h不同时点肛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MODS量表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应用亚低温处理、血液净化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改善循环,维持器官正常功能,降低并发症率。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亚低温;血液净化

重症医学科心脏手术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为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未明确其确切病机,手术创伤致肺血管阻力增高、毛细血管漏出、心肌受损、肺功能障碍等均为致病因素。其发生除与炎性递质表达、分泌过度相关外,还与宿主抗炎递质或内源性抑制因子表达异常存在一定关联[1-2]。早期检出,对氧供失衡予以及时纠正,将体内炎性递质、毒性物质彻底清除,是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防范死亡事件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80例,均为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0-75岁,平均(52.3±1.8)岁;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40.1±3.9)%。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1-73岁,平均(52.7±1.4)岁;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40.2±3.7)%。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心脏瓣膜病,与《心脏外科手术技巧》全麻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相关适应证符合;②体温调节功能正常,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指征符合;③患者或家属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自愿签署,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体温调节机制异常;②合并冠心病。

1.3方法

两组入组后,均应用血液净化系统(德国费森尤思)实施治疗。以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为治疗模式,取改良Port配方作置换液,治疗剂量约35-45ml/(kg·h),血流量调整至180-220ml/min,治疗持续实施24h,做好密切病监护。对照组:本组在连续-静脉血液滤过实施期间,对血滤机作加温处理,以使肛温于36-37.3℃间保持;观察组:本组血液净化方案同上,同时行亚低温处理,按诱导阶段、维持阶段、复温阶段划分,诱导期取0.9%氯化钠溶液30kl/kg输注,此溶液温度为4℃,将降温速度调整至0.4-1.0℃/h,促使肛温在5h内降至33℃;进入维持期后,应用冰毯实施降温,确保肛温于33℃维持,持续实施24h;之后进入复温期,即冰毯停用,提供自然复温条件,达成后,结束整体治疗。

1.4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2)对比两组治疗6h、24h、72h不同时点肛温降低情况;(3)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2h后多器官功能不全改善情况,即应用MODS量表评估,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4)对比两组心律失常寒颤、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

1.5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组间计量数据病程、肛温及MODS评分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程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病程对比(,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传统血液净化多应用肛门常温疗法,但受患者氧供需求失衡、氧供严重降低影响,常温对基础代谢量、心脏做功降低作用并不明显,无法阻止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病情进展,使患者ICU入住时间明显延长[3-4]。研究示,人体体温同机体基础代谢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关联,体温每呈1℃降低,基础代谢可呈约13%减少。在对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开展治疗过程中,中心血温自37.5℃下降,达34℃时,机体代谢可呈约45%减少,为亚低温治疗技术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5-6]。结合本次研究显示,亚低温处理可使患者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对心肌缺血状态下乳酸堆积和腺苷三磷酸消耗速度加以有效抑制,进而促低灌注诱导的心肌损伤明显缓解,并可促使具较高破坏性的过氧化损伤显著减轻,使氧合得以理想改善,降低心肌做功,最终发挥增强患者耐受缺血缺氧能力的作用,使MODS评分显著降低,对电解质紊乱、寒颤、感染、心理失常等并发症均具防范效果,为心功能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进而促进临床转归[7]。结合结果示,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不同时点肛温明显低于对照组,MO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重症医学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应用亚低温处理、血液净化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改善循环,维持器官正常功能,降低并发症率。

参考文献:

[1]赵晓琪,谷天祥,喻磊,等.亚低温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对心脏外科术后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6,23(2):205-207.

[2]任安立,陈新涛,范艳芳.亚低温血液净化在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5):755-758.

[3]伍育旗,李玉斌,俞斌,等.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4):407-410.

[4]王松,谢凯,李红,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13,25(3):370-372.

[5]张琪,姜利,费雅楠.亚低温处理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监护室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7):86-89.

[6]任安立.陈新涛,范艳芳.亚低温血液净化在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5):755-758.

[7]肖红艳,曹晶,许卫江.亚低温血液净化治疗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5):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