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更新改造的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更新改造的设计研究

王丽娜

江苏省南京市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设计分公司210019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开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传统的小学建筑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对小学建筑空间进行建筑更新改造设计非常重要。本文对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建筑建筑更新改造设计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促进素质教育在我国小学中的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素质教育;建筑;更新改造;设计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诸方面能力、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因此小学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就不仅是一个教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让学生学习交流与沟通的场所。所以在新形势下对小学建筑进行建筑更新改造设计势在必行。

一、小学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的发展趋势

1.1空间立体化、多样化趋势

现今小学建筑教育功能逐渐增多,但用地则日益减少,建筑设计的立体化、多样化是大势所趋。比如可以采用设置底层架空空间、二层及以上室外平台、室内活动厅、室内中庭、上人屋面活动场地等手法来增加学生的建筑设计。

1.2空间复合化趋势

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习、交往、活动等行为已不再是单一产生,空间的复合化不单能满足学生多样的行为,又能提高复合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减少相应空间的数量以最终减少所占建筑面积。比如可以把门厅、休息区、讨论区、食堂复合使用。

1.3空间局部功能社会化趋势

空间局部功能社会化,体现在学校内部部分建筑设计可以向社会开放,比如停车场、运动场、中庭、广场、绿地等;也体现在部分学校功能用房外迁,留出更多的校内空间给学生使用,比如部分小学把学生及教师宿舍迁到了校外。这样既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又能解决部分城市公共建设问题,是小学建筑更新改造设计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小学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的设计原则

2.1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教育建筑空间环境的安全性向来是最基本要求,设计中应该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比如应确保整体空间布置以及交通疏散的安全性,细节处也应考虑学生防撞、防磕碰等方面的处理。

2.2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建筑的整体性设计原则是基本原则。在小学建筑中,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应体现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合理。将教育空间、活动空间、建筑设计等各个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形成良好的联系及影响,从而提高建筑设计的使用效率。

2.3建筑设计的可达性原则

建筑的可达性是影响使用频率的重要因素。建筑设计有人使用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才能达成设计目的。交往空间应该位于小学校的节点处,同时不应该受到其他交通流线的干扰,比如设置在学校的门厅,中庭、楼梯、室外平台等处。

2.4建筑设计的开放性原则

顺应当前发展趋势,小学建筑中的建筑设计应注重一定的开放性设计。比如学校的运动场、广场、中庭、绿地等,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向社会开放,带动学生的课外交往活动。

2.5建筑设计的复合性原则

学生的行为活动不是单一不变的,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习及交往往往是在同一空间内同时发生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交往空间时,应该让功能进行叠加复合,以满足学生的不同行为需求。

2.6建筑设计的舒适性、趣味性原则

建筑设计应有合理的平面布局、足够的面积、良好的通风及光照,同时空间的尺度感应设置合理,空间中的装饰物、家具等等应该让学生感到舒适,愿意停留。同时建筑设计还应设计丰富而有趣的空间,避免单调重复,使学生能够在其中得到快乐,愿意不断的使用建筑设计。

三、小学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的节点设计分析

3.1室内建筑设计

(1)厅

小学建筑中厅可分为门厅、休息厅等。门厅是学校中密集人流的集散地,也是学生对于学校第一时间的直观感受。通过天花及地面材料、形式、颜色、高差的变化,家具、绿植的摆放等手法合理的设计门厅,充分利用其可达开敞的空间设置休息等候区、展示区、观景区等,可以形成吸引学生停留交流互动的建筑设计,同时成为建筑中的重点设计节点,直观的表达建筑风格。

休息厅是学校中开敞公共的建筑设计,与廊道相连,通常作为建筑节点进行设计。休息厅空间开阔,功能灵活多变,在保证可达性的前提下,加强与教室空间的联系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使不同班级的学生自然交流。同时,合理舒适的家具、绿植及装饰布置也能够促使学生停留,进而产生交往行为。

(2)廊道

廊道是联系同层间不同空间的水平交通空间,在建筑中使用频率极高。学生不但通过廊道去往各处,在课间也会在廊道空间中休息、交谈、活动,因此廊道空间不仅应流线明确、便捷高效,还应丰富灵活、舒适而有趣味性。

设计中将廊道空间局部放大,形成外挂空间,布置家居绿植等,以形成学生停驻的休憩区,不影响走道流线,又能满足交往需求。或将廊道两侧的房间错落布置,形成丰富又有节点的折线廊道空间,既能减少廊道视觉上的通长感,减轻教室间的相互干扰,又能形成节点式的小型建筑设计。两侧布置房间中间布置廊道的小学建筑可局部取消一两个房间,能在改善通风光照环境的同时形成室内中庭,通过家具装饰的布置赋予其休憩、展示、表演等功能,成为学生喜爱的建筑设计。

(3)楼梯

楼梯是联系楼层间的垂直交通空间,有大量的人流经过,有意识在其中增加休憩功能,就能自然形成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间学生的建筑设计。

小学建筑中可以选择门厅、中庭等处的开敞楼梯进行重点设计,以保证足够的空间使用面积及良好的通风光照。手法上可以在满足疏散宽度的前提下增加楼梯的宽度,既能在放学等人流量大的时候提高疏散效率,又能在课间、午休等人流量少的时候提供交流休息的空间。学生在楼梯上随意的拾阶而坐,休息、交流、停驻。同时,可以在楼梯的中间或两侧将台阶两、三阶并为一阶,获得更符合人体尺度的舒适的阶梯式座靠空间。也可有意识的增大楼梯的休息平台面积,可以放置舒适的家具和绿植形成休息空间,也可以打造成小型的舞台,配合加宽楼梯的座靠式看台,形成多层次有互动的建筑设计。

3.2过渡空间

(1)底层架空空间

小学建筑的底层架空空间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能在学生进行室外活动的同时提供遮阳避雨的功能。设计中可用景观、构筑物等限定出丰富有趣的空间,可以设置局部微地形提高空间趣味性,还可以放置吊椅、秋千、攀爬架等室外游戏设施提升娱乐性,让学生在其中活动、休息、交谈,自发的学习交往。

(2)露台

露台在学校建筑中提供了立体化的建筑设计,能够节省土地,增加学生室外活动空间。设计中可以利用上人屋面及各层室外平台进行设计,并确保其安全性。露台可通过廊道与其他建筑设计相连,增加可达性及使用频率,其上布置休息座椅及小型游戏设施,有条件的话可以覆土种植绿植,形成自然有趣的空间。

(3)室外建筑设计

小学建筑室外建筑设计往往分为入口空间、广场、中庭、绿地、运动场,设计应整体考虑各功能间的联系及影响,有序的组织功能,形成多样的、有趣的、多层次的满足学生休息、活动、上操、集会、疏散等需求的空间。

四、结束语

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建筑的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舒适的交流环境,更是促进了教育模式的转变,适应并满足了素质教育需求。本文在此背景下浅析小学建筑更新改造设计,融入作者个人的拙见,提出其设计原则及形式,希望能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一些依据,并能在今后更多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范军勇.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陈鹏远.适应素质教育的北京地区小学教学单元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3]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