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构建平等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面向全体,构建平等课堂

黄立兴

河北省隆尧县莲子校区05535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和能力,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将学习任务变为内在的自觉要求,在自由选择的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创造人生,感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欢乐。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具有依附性,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露应予以尊重,学生将从教师给予的赞许、认可和关爱中获得满足,这种满足又会促使他们产生自我提高的渴望和欲望,从而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地学习。

例如讲《平行线的认识》这节,我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和学生介绍自己滑雪摔跟头的经历,让他们分析原因,激起了师生情感的共鸣。另外,还要树立“红花绿叶皆春色”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视学生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数学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差异,对于学困生要多给予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探索性的材料,发展他们的数学潜能。

二、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学生一旦掌握方法后,就能自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在快乐的寻求中悟出学习的一般规律,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橡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操作中发展思维,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2.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先让全班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把下列物体分一分,并用分数表示出来。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物品分别是:一根细绳子,一张纸,6个苹果,9个正方体方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直观认识分数的经验,通过小组商量,很容易参与到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体会。在小组中,学习到如何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也能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能,而且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揭示课题后,教师说:“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教了,由你们自己推导出来。”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面积,有的用割补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面积,有的学生先自学课本,找到了推导方法后再推导。这样,学生体验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和好处,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

三、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根据新课标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评价时应该做到:根据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给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体验学习的愉悦;采用激励性评语,如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给予“你真棒”、“你能更好”等激励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将适时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等,给学生作出中肯的、具有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总之,一句话,只有在教学中体现“人”的主体地位,才是新课程标准的真正内涵。学生是多变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平等课堂,不断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3]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