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管理模式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循环管理模式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张云亚

江阴市徐霞客医院江苏江阴214407

【摘要】目的:探讨循环管理模式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压疮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循环组各8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的压疮护理管理,循环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循环组的压疮治愈率高于常规组(P<0.05);循环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压疮护理管理中实施循环管理模式可提高压疮的治愈率,并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循环管理模式;压疮护理管理;护理满意度

压疮的发生不仅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痛苦,也会增加临床的治疗和护理难度,因此压疮的护理工作一直是临床的护理重点[1]。循环管理是通过实施有计划的科学方法,提高患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循环管理模式,本次的研究中将分析在压疮护理管理中实施循环管理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压疮患者160例,以随机综合平衡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和循环组各80例。常规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5-85岁,平均(50.2±5.5)岁,压疮分级Ⅰ期20例,Ⅱ期45例,Ⅲ期15例;循环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26-85岁,平均(50.5±6.0)岁,压疮分级Ⅰ期21例,Ⅱ期43例,Ⅲ其1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压疮分级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的压疮治疗,局部红肿者,以紫草茸油涂擦;发生溃烂者,每日2次在创面涂抹碘酊,并以生理盐水冲洗,干燥后涂抹抗甲素。

常规组实施常规压疮护理管理,每日对创面进行清洗换药,增加患者的营养摄入,改善体质,按时翻身,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干燥,必要时更换减压床垫。

循环组采取循环管理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1)制定计划:

组织循环管理护理小组,对本院的压疮护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院内的压疮发生情况,科学评估压疮的发生原因,将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院内对压疮风险监控、评估不足,护理人员对压疮患者护理不到位,以及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的重视度不够,根据以上原因由循环管理小组成员制定具体的压疮护理管理计划。

(2)实施阶段:

医院方面:参照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国际NPUAP/EPUAP压疮分级等各种压疮风险评估、分级标准,建立压疮风险三级监控制度。责任护士为Ⅰ级监控,对患者的皮肤、营养状况、病情等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已发生压疮者根据压疮分级情况进行登记上报。护士长为Ⅱ级监控,对责任护士上报的压疮发生情况和护理措施进行检查,由护士长上报至压疮监控小组。压疮监控小组为Ⅲ级监控,对上报内容在24h内进行核实,给出合理的指导意见,并督促护理计划的制定。

护士方面:对已经发生压疮者,根据压疮风险等级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Ⅰ°压疮,皮肤未发生溃烂,护理重点在于减压,在重点受压部位垫置减压垫,并使用柔软毛巾浸湿温水后拧干对受压部位进行热敷,禁止对受压部位按摩,以防发生深部组织损伤。Ⅱ°压疮者除做好减压外,要避免压疮处皮肤组织发生感染,每天以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以水胶体敷料进行加压包扎。Ⅲ°压疮者每日清洗创面后,对压疮周围皮肤行局部艾灸,每次15min,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涂抹药物后以水凝胶包扎。

患者方面: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讲解,告知压疮的危害和对病情的影响,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的重视度。

(1)检查阶段:

责任护士每日交接班时都将压疮的护理作为重点内容,做好压疮的护理记录,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到位;护士长每天对护理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压疮监控小组对压疮患者每周至少2次跟踪检查。

(2)处理阶段:护士长及压疮监控小组在检查后与护理人员进行总结探讨,对于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则继续巩固,并形成标准,分析护理不足之处,探讨原因并及时改正。若压疮难以愈合,则及时申请医师会诊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2周后评估两组的压疮治愈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评价指标

治愈标准:创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并结痂愈合。以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发放给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甲、乙、丙、丁四个选项,以甲与乙占比之和作为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工具使用SPSS19.0软件,使用(%)表示计数资料,数据间比较使用X2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压疮治愈率比较

循环组的压疮治愈率为81.3%(65例),常规组为62.5%(50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异(X2=6.957,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循环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3%和8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两组的血糖指标比较()

注:与常规组比较,X2=5.010,#P=0.025。

3讨论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在长期受压后,出现持续的缺血、缺氧及营养不良,从而导致组织发生溃疡坏死,是目前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难题。压疮在发生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及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还可导致感染,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痛苦,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以往的护理观点认为,压疮是可以预防的,随着压疮的普遍发生和临床对压疮研究的深入发现压疮的发生除与护理因素有关外,与自身的条件有跟大的关心,因此压疮并非可全部预防[2]。

循环管理模式也可称为PDCA管理循环,该管理模式是指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即提高管理质量的过程。将循环管理应用在压疮的护理管理中,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制定连续性的压疮护理质量管理步骤[3]。首先针对压疮发生原因、发生风风险制定管理对策,并将护理管理对策应用在压疮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压疮风险三级监控制,提高对压疮的监督与管理。由交接班护士、护士长和压疮监控小组对护理措施进行核查,最后进行总结探讨,将可行之处制定标准,继续实施,不足之处,探讨原因并进行改正。

从本次的结果中可看出在护理2周后循环组的压疮治愈率高于常规组,说明循环管理可提高对压疮的治愈效果,且循环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提示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将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在压疮护理管理中不仅可提高对压疮的治愈效果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商丹英,贾勤,李璐,等.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4-666.

[2]段小芳,张霞,魏剑珑,等.PDCA循环在基层医院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21):2645-2646.

[3]沈向英,陈园园,马红梅.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5):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