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疗效观察

杨风敏

杨风敏(中牟县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1450)

【中图分类号】R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3-0268-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GE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120例诊断为胃食管返流的新生儿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积极控制原发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常规补液支持及改变体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用输液泵静脉给药。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在呕吐次数、体重增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食管返流新生儿小剂量红霉素

胃食管返流(GE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不全,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而产生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综合征,常引起食管化学性炎症。以往多采用西咪替丁抑酸剂及拟胆碱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红霉素可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并具有胃肠动力学作用,能有效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对食管炎有治疗作用。本文作者对新生儿胃食管返流60例患儿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并对其进行疗效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尼尔逊儿科学(第15版)胃食管返流病诊断标准,均有溢乳、呕吐,其中12例有顽固性呕吐、拒乳、不安、易激惹等,均经食管钡剂造影检查确诊。纳入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GER患儿,男66例,女54例。其中,足月儿86例,平均胎龄(38.1±1.2)周,平均出生体重(3050±370)g。早产儿34例,平均胎龄(33.9±1.8)周,平均出生体重(2080±32.4)g。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基础疾病等,均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积极控制原发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常规补液支持及改变体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静脉点滴,用量3-5mg/(kg•d),低浓度1mg/ml,1次/d静脉点滴,疗程3-5d。观察两组治疗后返流次数、体重改变及疗效。

1.3疗效标准:痊愈:呕吐停止,无不安、拒乳、易激惹等表现。显效:病情明显减轻。好转:病情稍减轻。无效:用药7天,病情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痊愈+显效+好转。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1例患儿服药2天后出现胸部药物疹,停药后皮疹消失,余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2.2两组治疗后返流次数和体重增加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返流次数及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返流的次数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体重的增加上也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表2治疗后返流次数和体重增加的比较(±s)

3讨论

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是儿科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在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各种喂养问题,如溢奶、呕吐、食欲不振等,大多数为生理性返流,经正确哺乳指导及头高足低侧卧位可防止呕吐或误吸。病理性胃食管返流病因较多,其抗返流屏障功能低下,主要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张力低下,LES松弛频发和持续时间延长,LES腹内段长度较短,His角过钝等解剖特点有关,加上激素水平低,胃动素分泌量不足,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如果未及时发现治疗,可引起新生儿呼吸暂停、窒息、甚至猝死。因此,对新生儿胃食管返流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对本病的治疗包括体位疗法、饮食及喂养疗法、药物治疗。体位疗法时可将患儿置仰卧位,此时胃内容物高于胃一食管连接处,通过食物的重力作用而减少返流,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研究报道,口服红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严重早产儿胃肠功能异常,结果显示无任何不良影响,患儿在开始使用药物的1~2周开始耐受全肠道喂养。红霉素是一广谱抗生素,近年来发现红霉素及其衍生物与胃动素受体有交叉反应性,为非肽类胃动力受体兴奋剂,不仅作用于促胃动素受体,本身也能激活促胃动素的内源性释放。能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刺激胃底胃窦强烈收缩,增加小肠收缩,促进胃的排空和小肠蠕动,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功能的协调性,将其用于治疗喂养困难的早产儿,取得明显疗效。有实验表明,红霉素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呈量效关系,治疗剂量下,正常的移动性运动复合波被打乱,胃肠管发生强烈不规则收缩,则会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小剂量通过刺激胃肠神经丛中乙酰胆碱释放,促进神经丛P物质合成,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使患儿胃排空加快,诱发胃强烈收缩和小肠明显的分节运动,对胃肠腔内容物起到清扫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经过红霉素治疗后,两组返流的次数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较差异性显著(P<0.01),体重的增加上也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疗效显著,而且价格低廉,临床应用安全,是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一种选择。